(文/陈炳欣)EDA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的一个环节,与设计、制造、封测等部分都有密切联系。近年来,随着EDA战略意义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赛道。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已有EDA公司近百家。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国产EDA运行发展的新生态,开发贴合用户需求的全流程工具,避免小而分散问题的出现,成为当务之急。
日前,合见工软与华大九宣布,双方将共同打造一款数模混合设计与仿真EDA联合解决方案。这不仅是国内主流EDA厂商间的首次深度合作,也为国内EDA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ICDIA 2023召开期间,记者采访了合见工软副总裁刘海燕,就我国EDA产业生态的深度协同以及合见工软的发展策略进行了讨论。
企业间深度协同空间巨大
刘海燕认为,此次合见工软与华大九天的合作,是企业双方在数模混合信号仿真领域实现全面国产化EDA解决方案的一次有益探索。解决方案整合了合见工软在数字信号逻辑仿真,以及华大九天在模拟信号晶体管级仿真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优势。
合见工软UVS高性能数字仿真器,可完整支持SystemVerilog及UVM。其VPI接口的完整性可支持基于标准VPI模式接入的模拟仿真器快速对接UVS实现数模混合仿真。另外UVS通过增强wreal模型的支持,能够提升客户数模混合仿真的效率。华大九天高速高精度并行晶体管级电路仿真工具Empyrean ALPS则具有完全的SPICE精度,拥有创新的智能矩阵求解算法和独有的多核并行仿真技术,在保证仿真精度的同时可以提升SPICE仿真容量和性能。
双方的强强联合将增强各自在数模混合信号芯片的设计开发能力,加速基于完整数模混合信号设计流程的EDA工具解决方案的研发和迭代,可以更快地推动国产EDA的发展。
同时,这次联合也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正如外界大多数人的认识,国际上EDA大厂只有3家,这显示出EDA行业具有很高的集中度。相较而言,目前国内EDA公司已有近百家。这对做大做强EDA产业和避免无序竞争是无益的。因此,探索以某种方式实现企业间的联合,营造一个适合国产EDA发展的新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对当前的EDA行业来说,‘百花齐放’虽然看起来红火,其实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做强强联合。EDA的根本是要能够解决集成电路不同领域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确保行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刘海燕表示。
值得强调的是,此次合作之后不排除未来国产EDA公司会有更多新的合作达成。此次合见工软与华大九天的合作集中在数模混合信号的仿真领域。而在其他领域,国内EDA生态还有着极大发展的空间,包括系统级EDA、封装级EDA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从企业角度来看,无论是华大九天、合见工软,还是概伦电子、广立微,在产品以及产品规划上都有着大量的互补性。未来可以立足于自身产品规划,以不同的方式联合,弥补企业间产品上的不足。
以自研为中心,结合并购快速发展
并购也是企业间实现产业整合的重要方式。实际上,当前的国际EDA大厂无一不是经过了大量企业间的并购。借鉴国际经验,我国EDA产业发展过程中,以并购的方式实现企业的产品线整合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刘海燕的介绍,合见工软产品覆盖了多个领域:首先是芯片级EDA,覆盖数字仿真、调试、验证效率提升、原型验证、虚拟原型、形式验证,主要解决与日俱增的复杂的数字验证全流程问题。以及系统级EDA,如封装设计、2.5D&3D先进封装协同设计电子设计数据和流程管理等,旨在构建商用级电子系统设计环境。另外,公司也在布局IP产品线,今年成功收购的北京诺芮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就是IP产品线的战略布局之一。
从发展策略上来讲,合见工软秉承以自研为基础,同时结合部分投资并购的策略作为补充,自研加并购可在短时间内增加公司整体产品线的竞争力。2021年收购上海华桑电子和北京云枢软件,就是合见工软在这一策略下完成的案例。上海华桑电子有着很好的硬件团队,北京云枢软件在系统级和板级EDA软件上有强的技术,对合见工软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产品线扩充。此外,公司还对上海阿卡思微电子和上海孤波科技进行了战略投资,此次会议上合见工软就与孤波科技共同展示了芯片设计和硅后的验证全流程解决方案。
而4月份完成的对诺芮集成电路收购则是合见工软在IP方向上的一次整合。北京诺芮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2023年合见工软完成对该公司的收购,目前诺芮集成电路成为合见工软的全资子公司。“EDA企业大多会对相关领域的IP进行布局,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半导体客户。一直以来,合见工软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布局。诺芮集成电路产品涵盖高速的以太网控制器IP,整个研发技术团队有着非常资深的设计背景。并购这样的团队可以在该领域快速布局,满足客户需求。除了以上产品线,合见工软也在积极探索EDA其他领域的产品线。”刘海燕表示。
立足长远,重视人才队伍培养
产业生态的打造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采访中,刘海燕还特别强调了EDA行业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对人才的培养。
这些年来,合见工软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训等多种手段,搭建人才队伍。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外部引进,长期来看必要建立完备的培养体系。这需要耐心和细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一个经验老到的EDA人才往往需要十年的时间。根据刘海燕的介绍,经过几年建设,合见工软已经形成近一千人的团队,其中技术人员占比接近90%。
但是,这与国际EDA大厂的研发人数相比,依然有着很大差距。目前,国内高校培养的、面向EDA专业的学生,依然不足。企业在学校招聘时常会遇到收不足简历的情况。刘海燕建议,应加大校企间的合作力度,同时做好各种形式的培训。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同时,刘海燕也强调,做产品与培养人才是关乎中国半导体产生发展的两个核心,实际上都属于产业生态搭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朝这两个方向努力做好,而头部企业对生态建设的作用更为重大,需要国际级领军技术专家将领先的技术与研发思路引入,建立强大的研发队伍,同时培育我国下一代的EDA优秀技术人才,才能带领中国EDA跻身国际一流水平。(校对/萨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