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创新 英特尔展现“芯”实力

来源:爱集微 #英特尔# #创新# #芯片# #GPU# #代工#
1.6w

集微网报道 一直处在行业创新前沿的英特尔,在第二届英特尔On技术创新峰会上,分享了在构建以开放、选择和信任为原则的生态系统方面的最新进展——从推动开放标准以使“芯片系统”在硅层面成为可能,到实现高效、可移植的多架构人工智能。

此外,英特尔还展示了一系列全新软硬件产品和服务,旨在帮助其庞大的开发者生态系统应对挑战并实现新一代的创新。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表示:“未来十年,一切都将继续数字化。计算、连接、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以及传感和感知这五大基础的超级技术力量将深刻地塑造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软硬件的开发者们将开创这样的未来,他们是真正的魔术师,拓展着世界的可能。推进开放的生态系统是英特尔转型的核心,对英特尔的成功而言,开发者社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硬件和简化AI 助力提升生产力

在主题演讲中,帕特·基辛格列举了开发者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例如供应商锁定、新型硬件的获取、生产力、上市时间和安全问题,并介绍了英特尔帮助开发者应对这些挑战的众多解决方案。

为让开发者和合作伙伴能够更早、更高效地获得英特尔技术,早至产品上市前几个月乃至一整年,英特尔开发者云平台正在启动小范围的测试。参与测试的客户和开发者可以在未来几周和验证英特尔的多种最新平台,包括第四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第四代至强处理器、HabanaGaudi 2深度学习加速器、数据中心GPU系列等等。

同时,为更快速、更轻松地构建计算机视觉AI模型,英特尔推出全新协作式英特尔Geti计算机视觉平台,可助力各行业方从数据科学家到各领域的专家快速、轻松地开发有效AI模型。

基辛格介绍,通过用于数据上传、标注、模型训练和再训练的单一接口,英特尔Geti计算机视觉平台可助力开发团队减少模型开发所需时间,并降低AI开发技术门槛及开发成本。借助内置的针对OpenVINO的优化功能,开发团队还可以在其企业中部署高质量计算机视觉AI解决方案,以推动创新和自动化发展,并提高生产力。

而且,英特尔开发者云平台融合了丰富的开发者工具和资源,包括英特尔oneAPI工具包和英特尔Geti平台等,有助于加快基于英特尔平台的解决方案的上市时间。

更丰富的创新组合 助力拓展新可能

作为xPU架构的赋能者,基辛格还展示了英特尔产品组合的最新进展。

在PC处理器领域,全新第13代酷睿i9-13900K采用成熟的Intel 7制程工艺和x86高性能混合架构,拥有多达24核心(8性能核,16能效核)和32线程,且最多高达5.8 GHz的主频频率和最多提升15%的单线程性能和41%的多线程性能提升,可为用户更好地畅享游戏、进行内容创作和高效工作。

GPU作为英特尔的一个增长引擎,英特尔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帕特·基辛格分享了英特尔不同领域GPU的进展,内置代号为 Ponte Vecchio 的英特尔数据中心GPU的刀片式服务器,现已出货给阿贡国家实验室,将为极光超级计算机提供驱动力。

8月发布的英特尔数据中心 GPU Flex系列,为客户提供了基于单一GPU来满足广泛智能视觉云工作负载需求的解决方案。它还将支持时下热门的行业AI和深度学习框架,包括OpenVINO、TensorFlow和PyTorch。

面向游戏玩家,英特尔致力于通过锐炫显卡家族为游戏玩家提供价格与性能平衡之选。英特尔锐炫A770将于10月12日以329美元的起售价和多种产品设计登陆零售市场,提供出色的内容创作和1440p游戏性能。同时,开发了新的XSS超级采样技术,可为英特尔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上的游戏性能提供加速,现有许多游戏将陆续推出更新补丁开启支持,预计今年内会有超过20款游戏支持XSS技术。

为提升多种设备的协同体验,英特尔打造多设备协同技术软件解决方案,可为手机(Android和iOS)和电脑之间提供了无缝的连接,包括文件传输、短信、电话和手机通知等功能。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将应用于新的笔记本电脑。

特别是在英特尔IDM2.0战略指引下,为了引领平台转型,用芯粒来打造新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解决方案,英特尔和英特尔代工服务将开创系统级代工的时代。基辛格指出,这一模式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晶圆制造、封装、软件和开放的芯粒生态系统。“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创新已经为芯片制造带来了全新可能。”基辛格表示。

为提升互连带宽水平,光互连有望取代电互联,但制造上的困难使其成本高昂到难以承受。为解决这一挑战,英特尔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坚固的、高良率的、玻璃材质的可插拔式光电共封装解决方案,它通过一个可插拔的连接器简化了制造过程,降低了成本,为未来新的系统和芯片封装架构开启了全新可能。

(校对/张轶群)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英特尔# #创新# #芯片# #GPU# #代工#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