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观点──聚焦国内外产业大事件,汇聚中外名人专家观点,剖析行业发展动态,带你读懂未来趋势!
随着俄乌冲突持续至今,战火已经逐步蔓延至汽车产业链,并对汽车原材料、供应链、半导体和整车制造等造成重要影响。
首先,俄乌冲突催化的关键原材料价格飙升,正在抑制电动汽车厂商压缩成本的努力以及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
其次,随着俄乌战火烧至汽车电子,车用线束成为第一个受战事冲击供应的汽车电子关键元件,并延伸至汽车制造等终端应用。
另外,由于俄乌关键气体和材料供应短缺,全球或将出现半导体生产中断,进而将导致汽车产量较大幅度的减产。
再者,在全球缺芯等危机下,俄乌冲突也给脆弱的汽车整车制造和进出口市场带来严峻考验,其中以韩国车企受影响最大。
原材料价格大涨 阻碍电动汽车普及
显而意见,俄乌冲突正在推高汽车用金属材料的价格,包括车体中的铝,催化转换器中的钯,以及电动汽车电池用的镍等。
其中,铝和钯金的价格日前触及纪录高位,镍更飙升至2007年以来最高价位。
英国基准矿业情报称,俄罗斯最大矿商Nornickel生产的1级高纯度镍约占全球供应量的 20%。这种镍被用于电动汽车电池。此外,俄罗斯也是铝的主要供应国,而铝也被用于生产电池。
英国基准矿业情报分析师格莱格里・米勒 (Gregory Miller)表示,镍、锂和其他材料价格上涨,可能会减缓甚至暂时扭转电池成本下降的长期趋势,进而阻碍这项技术及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
尽管金属领域尚未成为西方对俄制裁的目标,但一些船运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开始避开俄罗斯商品。
这给本已因芯片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而步履维艰的汽车制造商带来了更大压力。
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的首席执行官Carlos Tavares此前表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首先,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将给我们的商业模式带来更大压力。”
为汽车制造商生产铝和镁压铸件的Aludyn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Andreas Weller称,过去四个月其欧洲业务的铝成本上涨了60%,能源账单也大幅上涨。如今成本飙升了数亿美元。
专业咨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首席数据官Caspar Rawles表示,目前锂价已创下历史新高,钴和镍价格也非常高。这只会加剧电池原材料的短缺问题。
可以说,任何增加成本的因素都将阻碍电动汽车的普及。而俄乌冲突催化的关键原材料价格飙升,正在抑制电动汽车厂商压缩成本的努力。
由于镍、锂和其他制造电动汽车的重要原材料价格飙升,汽车企业要实现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之间成本平价以及推广电动汽车普及,将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
战火波及汽车电子 引发车用线束大量缺货
随着诸多行业军均受俄乌冲突波及,汽车电子产业链也难以独善其身。
目前,全球最大车用线束商德国LEONI(莱尼)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工厂已因战火停摆,使得车用线束成为第一个受战事冲击供应的汽车电子关键元件。
而LEONI在俄乌工厂的停工引发了车用线束大量缺货,进而牵动大众、宝马、奔驰、奥迪等知名终端车厂的出货。
对此,业界人士分析,LEONI在全球31个国家拥有超过8.6万名员工,为德国汽车大厂供应了大量车用线束。
LEONI在乌克兰西南部有两座工厂,雇用约7000名员工,同时在俄罗斯有两座工厂供应德国车厂。因此,这次工厂生产停摆影响极大。
具体来看,大众集团车用线束库存已经面临用罄,并宣布位于萨克森邦Zwickau与Dresden两座车厂暂时停线数天,未来或有更多厂区停工。
宝马发言人3月10日表示,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供应链问题,公司旗下位于丁格尔芬的欧洲最大汽车生产工厂也或将完全停产,同时宝马Mini在牛津的生产将暂停两周。
“德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其他工厂正常运营。但由于俄乌冲突和持续的芯片短缺,预计将出现进一步中断。”
此外,奔驰、奥迪、保时捷等品牌也受到波及减产,因而正在努力获得关键的车用线束。
在中国台湾地区,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证实,部分客户已因战争而暂停出货,而车用线束供给更因战事受影响。
随着车厂积极奔走寻找线束来源,台湾地区的广宇、贸联等部分厂商或将受益。
业界人士透露,受惠来自鸿海集团电动车线束方面的订单,加上大陆安徽厂的新客户效益,广宇车用营收占比今年将首度站上两位数。
虽然部分台湾厂商能在这场危机获得一些利益,但从整体格局来看,全球车用线束等汽车电子供应的基本盘已经受到较大影响,并且或将在短期内难以修复。
半导体生产中断 将导致汽车大幅减产
众所周知,俄罗斯及乌克兰是半导体生产必要的氖气、氪气和氙气等稀有气体主要出口国,但半导体厂商此前均表示,因库存与多元化供应策略奏效,并未影响半导体业生产。
其中,联电还决定率先与气体供应商签订长期合约,率先锁量、锁价,以降低未来乌克兰相关气体材料供应链的潜在风险。
台积电虽然未采取与供应商签订长约的锁量行动,但要求供应商提出双方开战后的影响与分析。
对此,供应商的回复是:“若战争为期一个月,有备货可支持;若维持三个月,会很紧急;若维持一年,将会断货。”
与晶圆厂的一致乐观不同,业界也有比较悲观的预测。
日前,调研机构IHS Markit发布了一份替代生产应急预测,主要关注俄乌冲突可能导致的半导体生产中断问题。
在这份悲观预测中,由于持续的半导体制造供应中断,IHS Markit对2022年全球轻型汽车产量的最新预测将减少350万辆,从而导致今年全球轻型汽车产量降至8060万辆。
显然,这一预测主要基于在半导体制造业所依赖的气体(尤其是氖气)和钯等其他原料方面,乌克兰和俄罗斯一直以来占据较大供应比例。
IHS Markit假设是基于气体和材料供应由于俄乌冲突而出现严重中断。但考虑到冲突的严重程度以及俄罗斯政府和金融体系受到的制裁,这种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
当然,这一预测仅基于当前半导体生产中断。IHS Markit也指出,未来几个月可能还会出现其他供应链中断的情况,甚至可能影响到原材料供应。
无论如何,俄乌冲突都将对全球半导体关键气体材料的供应造成重要影响,进而波及半导体制造。而这场冲突持续的时间越长,半导体生产中断的危机也就势必越大。
殃及整车制造市场 韩国车企受影响最大
在全球缺芯等危机下,俄乌冲突也给本国脆弱的汽车制造和进出口带来严峻考验。
首先,全球的轻型汽车厂商的合资企业和本地生产或将关闭。受影响最大的将是雷诺集团拥有67.6%股份的AvtoVaz (Lada)的以及其合资企业Avtoframos。
据StrategyAnalytics的报告显示,受到影响的还有宝马、起亚和通用汽车(位于加里宁格勒的Avtotor)、福特(位于圣彼得堡附近的Ford- sollers)、现代(圣彼得堡)、梅赛德斯-奔驰(莫斯科)、三菱(卡卢加)、丰田(圣彼得堡)和大众(卡卢加,下诺夫哥罗德)。
此外,外国厂商对俄罗斯市场的轻型汽车出口或将停止。因为卢布贬值和SWIFT支付暂停使其在商业上无法生存。
与此同时,外国车企在俄罗斯生产的零部件出口、售后市场或维修也将停止。这将使车辆面临缺乏维护甚至丧失可操作性的风险,比如车辆因缺乏OTA更新或“砖化”而无法使用。
在俄罗斯汽车进出口方面,韩国车企将受此次冲突影响最大。
目前,俄罗斯汽车市场规模居世界第12位,欧洲第5位,是韩国汽车第三大出口市场。其中,成品汽车和零部件占韩国对俄罗斯2021年出口的40%,为所有商品中最高。
2021年,现代旗下起亚与现代分别为俄罗斯销量第二、第三的汽车品牌,销量总计达37.3万辆,较排名第一的本土品牌还高(35.1万辆)。
然而,由于冲突危机导致的半导体供应中断,现代汽车取消了于3月10日恢复运营俄罗斯工厂的计划。
此外,现代还在2020年收购了通用在当地的工厂,计划从今年开始量产,并出口到欧洲和北美市场。若情况恶化,这一计划也可能会被取消。
韩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预测,若俄乌矛盾升级为全面冲突,韩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销量最多将减少29%,供应也将同时减少。
显然,俄乌冲突使得俄罗斯汽车市场“两面俱伤”,既导致自身汽车产业发展阻滞,也遭遇进出口市场的急剧萎缩。而汽车产业“躺枪”,将对俄罗斯工业及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挑战。(校对/隐德来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