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测试人才短缺之“痛”如何解?爱德万测试:产教融合是关键

来源:爱集微 #爱德万# #测试人才# #集成电路#
3.3w

集微网报道,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短缺之苦久矣。截至2019年年度,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在51.19万人左右。按照此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的预计,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集成电路当前人才缺口在20万人以上。

具体到各个细分产业链环节,又有各自不同程度的“痛”。其中,集成电路测试人才就是典型的一项。过去20多年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自动化测试设备(ATE)供应商爱德万测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中,除了积极为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之外,更希望在人才培养方面与高校开展有效的合作,为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自动测试行业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测试人才需要哪些综合素质?

随着摩尔定律接近极限,依靠新材料、新封装工艺、新架构等各个细分环节的极致创新成为半导体产业持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这也注定集成电路是从业者的“长征路”,高度细分且极长的产业链甚至让每一个细分领域都“隔行如隔山”。

而其中的测试环节,爱德万测试企业大学的杨广宇指出,测试行业坦率来讲,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里面,属于一种相对比较传统和稳健的行业,是这个行业质量保证的环节,也许相关工作不那么闪光,但它极为重要,不可或缺,对从业人员有着极为严格和全面的要求。

对于集成电路测试工程师到底是做什么的,在过去的20年里产学研也都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

爱德万测试中国新产品业务部校企合作项目总监宗伟介绍,事实上倒推到20年前,大家对于测试工程师具体到底做些什么其实都还不太明确,这也与当时国内产业的发展阶段相关。当时中国大陆的测试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测试程序的研发工作多数是在海外完成。

而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整体升级,各个细分环节的行业生态也随之成熟升级。在封测领域的进步更为明显,中国市场的地位也显著提升,全球主要的厂商也开始趋于在中国大陆设立越来越多的研发中心。

那么测试行业的人才需要哪些综合素质?这些素质要如何培养?

集成电路测试行业英文是Automatic Test Equipment,即ATE行业。杨广宇介绍,从技术方面讲,需要软、硬件两方面的综合素质。这里的A就是自动化的意思,是要写程序的。除了从软件工程师的角度写出结构化、高效的程序,还需要充分结合测试设备的硬件特征和待测芯片的性能,通过编程实现测试仪和芯片的高效互动,达到测试资源有效利用、测试结果稳定可靠、测试时间充分优化、测试设备和芯片得到充分保护的目的。

另一方面,测试工程师在硬件方面的能力同样有较高要求。工程师们要会设计和修理DUT board,要有数字逻辑芯片、混合信号芯片、RF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存储器芯片的基础知识,要懂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要知道一些通讯原理,要会进行信号分析。

此外,测试工程师还需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测试工程师需要和设计工程师及客户的测试团队紧密沟通,确定、实现及不断优化测试方案,同时,测试工程师还需要把测试程序导入到下游的封测厂。

完善产业相关学科建设是源头

集成电路学科以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为基础,涉及电子信息、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等相关工程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具备深厚的理论背景和鲜明的工程特点。而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在集成电路芯片等核心基础方面相对落后,容易受国外专利壁垒、标准壁垒、贸易壁垒的制约,而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极其依赖国家教育科研和产业技术资源,在这些方面国内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具体到测试领域,杨广宇告诉集微网,目前的高校中很少有专门的集成电路测试专业,学集成电路的不懂测试,学测试、仪器仪表的不知道集成电路。“到学校招人都在犹豫找哪个学院接口。”在他看来,问题的源头还是要从高校教育层面入手。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最近两年来国家层面也意识到这样问题,关于培养本土IC人才的教育“升级”战略计划也陆续浮出水面。2020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投票通过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就是一个开始。

显而易见,传统集成电路作为二级学科的“体量”已难以适应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晋级”为一级学科之后,才能够将集成电路知识体系化和系统化,也才有利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随后,众多高等学府为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相继迈出重大步伐。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清华大学于2020年10月投票通过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4月22日,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成立。

能看到国家有这样一个方向的调整是非常积极的信号。而以往的IC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确实已经有点跟不上当前产业发展的节奏,同时也难以吸引更多学生进入集成电路领域。

慢慢地,一些转变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近几年来我们在和一些高校的合作中发现现在老师的态度和以前是有一些区别的。很多学校的老师以前是觉得测试似乎可有可无,但是他们现在则是比较迫切地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教学平台和实践平台。”宗伟介绍,在他们走访很多学校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开始考虑应该要有集成电路测试的课程。

集微网了解到,爱德万测试近年来在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体会,现已与全国各大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互动,并与部分高校共同展开了教学合作。这其中就包括开展推进IC测试课程进校园的项目,爱德万和高校一起开发完善面向高年级学生的IC测试课程和教材,并帮助学校部署相应的实验测试平台。

比如,2019年,爱德万测试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师团队合力开设的面向研究生的IC测试系列限选课课程吸引了120名学生(此项目2020年也有),同时还携手半导体行业中的全球龙头企业对100多名西电优选生进行暑期训练营授课,讲授测试基础应用、混合信号(mixed signal,MS)测试技术应用等内容。此外,爱德万测试还积极支持引导面向学生的IC测试培训工作,支持其讲师认证,以及与各地ICC合作开发测试讲师认证的标准。

产教融合,实践出真知

杨广宇指出,测试行业尤其强调实践经验,而这一点上,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相对完整的产业知识,而完整的产业知识背景,对于分析客户需求、结合工程开发和批量生产的实际思考技术解决方案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虽然高校在教育教学上投入大量的资源,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和精准对接市场对一线员工的职业技能和实操能力需求。

产教融合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爱德万测试近年来也在不断尝试探索相关的合作模式。据介绍,目前爱德万在做的工作主要是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派公司的工程师到学校去做一些测试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生态;再往深一步,就是为学校提供一些实际操练的机会和平台。爱德万测试的CTS测试平台就比较适合在学校教学使用,其特点就是,一次布置3到5台机器,能够搭建一个实验环境,能够容纳一个班级来进行操作。同时,其机身的大小能让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减少额外的投入。

“如果做得更好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到行业里的大型设备。”杨广宇说,但由于大型设备往往动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而且运维成本不菲,对于学校来说比较难以负担。因而近年来,爱德万也在探索借助一些新科技手段,比如云端技术,能够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行业实践,这样一出校门就可以直接跟企业无缝连接,对于产业发展显然十分有益。

例如,爱德万测试正在探索CloudTesting™ Service 以及 TE-Cloud™来无缝衔接教学和产业应用的IC测试解决方案,进行最新行业实践与教学的融合。通过这种云科技接到背后的硬件,利用云端的技术来做行业培训,不仅实现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复杂的测试设备,看到实验的结果,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据介绍,CloudTesting™ Service 和TE-Cloud™最初是爱德万测试面向Fabless的测试人员而研发的云科技产品。后期爱德万测试的开发团队与国内各领域的教育者们一起合作,根据国内的教科研的需求做了优化,提供了支持半导体测试教学的解决方案,让教育者和学生们能更进一步深入行业实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特别是集成电路这种综合性人才更需要科学系统的培养。这无疑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需要坚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的理论培养,也需要产教融合、实训实践的工程培训,更需要优秀人文素养和全面均衡能力的塑造。爱德万测试表示,在培养优秀产业人才的方面,企业本身就有着天生的责任,而随着本土产业人才的不断成长和队伍的壮大,最终受益的是整个产业的生态,以及生态系中的所有企业。

(校对/范蓉)

责编: 刘燚
来源:爱集微 #爱德万# #测试人才# #集成电路#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