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上市后首单收购!灿瑞科技收购南京睿赫电子;

来源:爱集微 #概念股#
7429

1.多家芯片企业官宣涨价,最高涨幅达20%;

2.上市后首单收购!灿瑞科技收购南京睿赫电子;

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3.98%!晶合集成发布2024年一季报;

4.安凯微Q1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6.85%;

5.直击股东大会|芯联集成:碳化硅已占据行业制高点 国内首条8英寸产线即将完成通线;

6.【每日收评】集微指数跌1.24%,赛微微电Q1营收同比增长121.54%;


1.多家芯片企业官宣涨价,最高涨幅达20%;

近日,多家芯片厂商发布《调价通知函》称,将调涨旗下产品价格,部分企业涨幅达到了20%。

其中,深圳市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调价通知函》中称,2023年底以来,由于金属等原材料价格的逐步上涨,半导体行业报价不断上涨;公司迫于供应链的涨价压力,产品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本着长期诚信服务、共同发展、共享利润的经营理念,公司预计从5月1日之后将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上调。客户于4月30日前下的订单对应产品价格不做调整。

浙江亚芯微电子有限公司也称,因金属等原材料均价涨幅超15%,部分材料涨幅甚至达50%,由此,公司全系列产品单价上调15%-20%不等,自4月23日起执行新价格。

除如上企业,根据市场消息,至少还有南京市智凌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众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等也官宣涨价,其中无锡华众芯微电子宣布将于5月20日起调涨售价,涨幅为10%~20%。

(校对/邓秋贤)



2.上市后首单收购!灿瑞科技收购南京睿赫电子;

4月28日,灿瑞科技宣布于近期成功收购南京睿赫电子有限公司,加速智能电源与驱动战略布局。

据介绍,这是灿瑞科技完成上市后首单收购。

南京睿赫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数字电源管理及智能驱动等产品研发生产。该公司开发的可编程高压智能电源与电驱技术平台,涵盖模拟,数字,算法,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应用于无线充电,PD协议芯片及电机驱动系统等领域。其成员来自卓胜微,博通,恩智浦,中兴通讯等公司。

上海灿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于2022年10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灿瑞科技聚焦于智能传感器、电源管理以及信号链的研发与生产。

灿瑞科技表示,此次收购完成,灿瑞科技将在进一步放大睿赫电子原有智能电源产品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智能电驱控制器领域的技术优势,结合自身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布局和规模,在消费电子,机器人领域形成传感器与智能驱动充分协同的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关键模块完整解决方案。



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3.98%!晶合集成发布2024年一季报;

随着半导体市场渐渐回暖,市场需求稳步恢复,晶合集成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纷纷超过100%的佳绩。4月30日,晶合集成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2.28亿元,同比增长104.44%,不仅延续2023年第四季度增长势头,更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环比增长。

在营收同比大幅增长,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以及产品毛利同比增加等因素的相互叠加下,今年一季度,晶合集成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26万元,同比增长123.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731万元,同比增长114.87%。

自成立以来,晶合集成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今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合计达2.98亿元,同比增长19.19%。晶合集成也在一季度迎来新产品涌现,既实现55纳米代工平台50M单芯片、高像素及1400万堆栈式图像传感器芯片批量量产,同时40纳米OLED显示驱动芯片首次成功点亮面板,将于第二季度实现小批量量产。

初心不变,奋斗不止。一路前行中的晶合集成,携手产业链上下游,持续丰富产品结构,拓展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共同书写 “芯”篇章。



4.安凯微Q1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6.85%;

4月30日,安凯微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称,Q1实现营收1.11亿元,同比增长0.02%;该季度,安凯微继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6.85%至3219万元,占营收比重达29.05%,同比提升7.82个百分点。受研发投入增加的影响,安凯微Q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23年同期减少877.65万元。

安凯微专注于物联网智能硬件核心SoC芯片的研发、设计、终测、销售,目前产品线主要包括物联网摄像机芯片和物联网应用处理器芯片,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如家用摄像机、智能门禁考勤、智能门锁、楼宇可视对讲、工业显控屏等智能家居、智慧安防、智慧办公和工业物联网等领域。

近日,安凯微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自研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目前已经通过公司部分系列的物联网摄像机芯片实现量产,并广泛应用于家用摄像机、安防摄像机等终端。

值得注意的是,安凯微于报告期内聘请张长水博士为公司首席科学家,指导公司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ISP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布局和研发。

据介绍,张长水教授是清华大学工学博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IEEE Fellow。研究领域包括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在国际期刊和顶级会议发表论文超过200篇。

(校对/邓秋贤)



5.直击股东大会|芯联集成:碳化硅已占据行业制高点 国内首条8英寸产线即将完成通线;

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芯联集成,证券代码:688469)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就《关于2023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关于2023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十一项议案进行了审议和表决。

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参与了此次股东大会,并在会后与与芯联集成创始人、总经理赵奇就市场及公司发展进行了交流。

在全球半导体深处行业谷底的背景下,芯联集成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3.24亿元,实现逆势同比增长15.59%。出口营收更为2023年业绩增添了一抹亮色,在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收入下滑5%的大环境下,公司出口营收超5.6亿元,同比大增42.58%。通过车载、工控、高端消费“三驾马车”齐驱的市场策略,特色工艺和技术迭代换取高附加值的产品结构,以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完善产业链布局,前瞻打造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技术领先性,不断增强公司长期发展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光储能等市场发展,碳化硅器件和模组的需求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芯联集成自去年量产平面SiC MOSFET以来,90%的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是国内产业中率先突破主驱用SiC MOSFET产品的龙头企业,且SiC MOSFET规模中国量产出货迅速来到第一的位置。随着产品验证的推进和产能的不断提升,SiC MOSFET产品上车数量迅速提升,碳化硅业务俨然已成为芯联集成第二大增长曲线。

赵奇表示,近几年中国碳化硅产业链各环节蓬勃发展,国内市场需求稳步增长,预计今年芯联集成的SiC业务仍然还需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最近北京车展上推出的很多新车型都采用了碳化硅,随着这些车型开始上量,必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对碳化硅器件的需求增长。”

为此,在国产供应链和市场的旺盛需求下,赵奇预计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碳化硅需求都是明确的,今年芯联集成也将进一步扩充碳化硅产能以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产能、商业与生态的相互赋能,将推动公司2024年碳化硅业务营收超10亿元。

为及时响应整车厂对于碳化硅的应用需求,芯联集成不仅能提供碳化硅芯片代工,同时具备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栈能力,公司可提供包含设计服务、晶圆制造、模组封装、应用验证、可靠性测试的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解决方案,能灵活满足不同整车厂的需求。

伴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续航低、充电慢越来越成为困扰新能源汽车车主和车企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增加电池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应运而生。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800V高压平台上车成为今年车展的一大看点,搭载800V架构的全新问界M5、享界S9、蔚来乐道L60、极氪MIX、星途星纪元ET等车型纷纷亮相。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压平台普遍为400V,将整车平台电压提升到800V开始成为主流电动车企的共识以及长期趋势,尤其800V平台已经成为高端汽车的基本配置了。但是并非所有车型都会采用800V方案,在追求高性价比和中低端的车型中,车企仍会采用纯硅基IGBT或硅+碳化硅混合模块的路线。

但是现阶段碳化硅的高成本仍然是阻碍其采用率的主要障碍,目前单器件价格普遍在硅器件的4、5倍左右。赵奇表示,碳化硅器件要能被广泛采用,成本必须持续优化,如今业内的目标是降到硅器件的2.5倍甚至2倍以内。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环境优势,包括芯联集成在内的产业链各方正在一致努力将碳化硅从一个奢侈品变为可大量商业化使用的产品。”他指出,“其一是提升良率,其二是制造从6英寸转向8英寸,其三器件类型从平面器件转向沟槽型器件,这些都是业内在努力的方向。”

赵奇补充道,芯联集成的国内首条8英寸SiC MOSFET产线已于上周开始投片,今年将完成通线验证,明年进入量产。与此同时,公司沟槽式碳化硅MOSFET研发已经进入验证阶段,这些进展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碳化硅器件的成本优化。

尽管今年以来多家车企接连宣布降价或限时优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纷纷打起了价格战。分析人士指出,价格战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汽车市场供给过剩、需求增长相对放缓的矛盾相关。随着2024年新车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价格战还可能迫使汽车制造商专注于削减上游供应链成本而不是加大创新。

对此,赵奇表示,芯联集成是通过持续投入研发,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在技术、质量和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公司的品牌力来打造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营收超20%比重以保证研发强度。

如今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已经处于全球第一梯队,要继续向前发展就必须有新的突破,要有新的技术来支撑。而到了无人区后,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必须自己摸索。

赵奇指出,领先的第一梯队企业提出新的技术需求,代表着全球最先进的设计,这对于国内半导体供应链来说是绝佳的机会。因此,芯联集成将紧跟客户需求,聚焦功率、传感信号链、数模混合高压模拟IC三大技术方向,不断通过技术迭代,技术创新来实现公司技术的领先性,公司也因此实现更大的生产规模,以带来更大的营收。



6.【每日收评】集微指数跌1.24%,赛微微电Q1营收同比增长121.54%;

今日沪指跌0.26%,深证成指跌0.9%,创业板指跌1.55%。成交额超万亿,北向资金净卖出超80亿。化学制药、中药、家电板块涨幅居前,工程咨询、航天航空、旅游板块跌幅居前。

半导体板块表现较差。集微网从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测、分销等领域选取了117家半导体公司。其中,21家公司市值上涨,华峰测控、晶丰明源、高盟新材等公司市值领涨;92家公司市值下跌,有研新材、晓程科技、斯达半导等公司市值下跌。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24年春节以后随着新能源车淡旺季需求切换叠加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新能源车产业链,季报期把握龙头业绩确定性。建议关注:1)有望率先出清的材料环节;2)格局更稳定的动力电池环节;3)产业趋势上,传统整车通过电动化及品牌升级在新能源端实现量价提升,利好配套产业链;4)新技术方面,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受益特斯拉皮卡量产的4680电池配套产业链;特斯拉机器人产业链。

全球动态

4月29日,美股三大指数收涨。标普收涨0.32%,报5116.17点;纳指收涨0.35%,报15983.08点;道指收涨146.43点,涨幅0.38%,报38386.09点。

FAANMG六大科技股中,苹果收涨近2.5%,亚马逊收涨近0.8%,Alphabet收跌3.3%,Meta收跌2.4%,微软收跌1%,奈飞跌超1%。

中概股方面,理想汽车收涨超7.6%,盘初涨近4.9%的蔚来汽车收涨近2.5%,盘初涨3.3%的小鹏汽车收涨3.3%,小米粉单收平。其他个股中,传出将与特斯拉合作的百度盘初曾涨逾7.2%,收涨5.6%,到收盘,B站涨近2%,阿里巴巴涨超1%,网易涨近0.7%,腾讯粉单微涨;而拼多多跌近2%,京东跌超1%。

个股消息/A股

赛微微电——4月30日,赛微微电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121.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0.7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也为0.62亿元。

富创精密——4月30日,富创精密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称,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约7.01亿元,同比增加105.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043万元,同比增加53.42%。

拓荆科技—— 4月29日,拓荆科技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497.40万元,同比增长58.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258.38万元,同比增长79.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211.97万元,同比增长75.29%。

个股消息/其他

特斯拉——今天有网友发布截图,其中显示某“特斯拉车友会”群中有用户声称特斯拉将于 4 月 30 日开启 FSD 内测,目前特斯拉澄清相关消息不实。

苹果——据英国金融时报,苹果从谷歌挖来了数十名人工智能专家,并在苏黎世建立了一个秘密的欧洲实验室,这家科技巨头正在组建一个团队,在开发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和产品方面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对数百份领英个人资料以及公开招聘和研究论文的分析发现,苹果近年来大举招聘,以扩大其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团队。

台积电——据台媒消息,台中中部科学园区管理局证实,已接获台积电通知,并配合台积电规划时程,将中科二期园区开发延至年底交地,制程保持不变,仍是2纳米以下最先进制程。

集微网重磅推出集微半导体产业指数!

集微半导体产业指数,简称集微指数,是集微网为反映半导体产业在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并为投资者跟踪半导体产业发展、使用投资工具而推出的股票指数。

集微网观察和统计了中国“芯”上市公司过去一段时间在A股的整体表现,并参考了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营收规模,从118家集微网半导体企业样本库中选取了30家企业作为集微指数的成份股。

样本库涵盖了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装与测试、分销等半导体领域的各个方面。

截至今日收盘,集微指数收报3286.46点,跌41.35点,跌幅1.24%。

【每日收评】作为长期专题栏目,将持续关注中国“芯”上市公司动态,欢迎读者爆料交流!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概念股#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