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ST示警,国内企业忙并购,国产模拟芯片机会来了?

来源:爱集微 #TI# #模拟芯片# #电源管理# #并购# #TI#
6.6w

(文/朱秩磊)TI作为全球模拟芯片龙头,拥有行业中最为广泛的客户群,其预测已然成为整体需求的风向标。自从2022年半导体行业转入下行周期以来,稳健的模型芯片市场仍然保持了面对景气波动的韧性,但是进入2023年后,模拟芯片巨头逐渐表现出来对未来的悲观预测。

另一边,下行周期中,汽车产业的订单一直在帮助芯片制造商抵消中美贸易争端和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低迷的影响,如今这一救命稻草的效用正在减弱,在近日TI、ST先后公布的新一季度财报中,都对汽车市场和工业市场需求进一步疲软提出了警示。但是,这些老牌模拟芯片巨头的麻烦,可能不止于此。

模拟芯片刮起寒风,“救命稻草”汽车市场面临多重夹击

在最新的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中,TI占比最大的模拟产品收入为31.2亿美元,同比下滑12.3%,环比下滑6.9%;嵌入式处理业务收入为7.52亿美元,同比下滑10.2%,环比下滑15.5%;其他业务收入2.05亿美元,同比下滑25.5%,环比下滑29.1%。工业领域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并且疲软程度扩大,下跌十几个百分点,汽车市场则因客户去库存,在连续增长3.5年后首次中个位数下降。TI还指出,去年已连续多个季度出现取消和订单推迟不断增加的情况,并且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客户取消订单的数量仍然很高,并且中国市场经历了最显著的下滑,四季度相比三季度再度下滑了约33%。

ST、ADI、NXP、安森美和瑞萨等巨头最新的财报也都有着不同业务、不同程度的下滑。受业绩表现不利的影响,排名第二的模拟大厂ADI去年底甚至启动了新一轮裁员,位于圣何塞北部的Rio Robles办公楼将裁员111人,在2024年1月12日至2月2日期间生效。

实际上,TI等模拟和汽车巨头不仅面临着行业的持续低迷,也越来越多地面临来自中国芯片厂商的夹击。为此TI从2023年扩产约40%,甚至不惜在2023年二季度发动价格战,从5月份起全面下调中国市场的通用模拟芯片价格,尤其电源管理芯片,以此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业内人士直言“TI的降价直接让模拟芯片市场难度从Hard(困难)升级到Hell(地狱)”。

针对TI的示警,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在其朋友圈中指出,大概率今年模拟芯片市场,尤其是高端的,不会太好。一是汽车、工业市场出现了模拟芯片供给过剩;二是国内企业中高端模拟芯片上具备了替代能力,和TI卷起来了,形成“多输”的局面;三是消费类市场恢复比较慢,模拟芯片由于市场太分散,也看不出其他明显增量市场。

而在汽车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在过去的一年中,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中占比约三分之二,在国际市场份额越来越“重”,更是凭借先发优势和智能化应用,逐渐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向标。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势领跑,国外汽车品牌销量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对应的汽车芯片需求受到波及。与此同时,前两年的“缺芯潮”以及地缘政治抬头导致的供应链风险,使得国内车企对外国供应链丧失了一定程度的信心,再加上2023年车企之间也打起价格战,这些因素都加速了国产芯片的采购。甚至近期有供应链消息称,中国汽车制造商正扩大使用成本更低的非车规级芯片,以商用级、工业级芯片取而代之;而大多数售价在28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车型,仍使用国外IDM厂商的芯片,以保证更好的质量、体验和更长的生命周期。

还有圈内人士指出,高通等“新的车规芯片公司”,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复杂SoC及软件系统领域强势入侵,也会带走一批外围器件的生意。“面对多方夹击的局面,TI、NXP等老牌半导体巨头的车规芯片优势势必会遭遇重大挑战,而能够阻止这一切发生的,可能只有抵制国产汽车出口了。”

资本市场遇阻,“内忧外患”推动上市公司出手并购

这几年国内模拟芯片厂商后发追赶,已在细分赛道涌现出多个龙头厂商,近些年的资本市场以及科创板助力之下,模拟领域也已经诞生了圣邦股份、思瑞浦、艾为电子、上海贝岭、富满微、晶丰明源、芯朋微、明微电子、力芯微、芯海科技、必易微、臻镭科技、希荻微、英集芯、杰华特等众多上市企业。一些厂商还树立起成为“中国的TI”、“中国的ADI”目标。

电源管理领域,国产厂商更是异军突起,尽管大多仍聚焦在中低端产品,但显然已经开始给头部厂商带去压力。例如去年9月,T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aviv Ilan在花旗集团技术会议上提到中国市场的竞争表示:“当前TI的优势仍然不够,当面临相同的性能、相同的功耗、相同的封装尺寸,在打平手的竞争中就可能会输,因此必须在每个方面都比中国的竞争对手更好。”

尤其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推动电源管理芯片需求增长趋势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必将使国产芯片厂商如虎添翼。

诚然,过去一年,国内模拟芯片厂商承受了较大的市场下行、去库存和TI价格竞争压力,导致业绩比前一年相比缩水不少。同时,在市场寒冬和资本市场遇阻的情况下,中小型模拟芯片厂商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一方面,融不到钱的初创芯片设计公司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一些创企扎堆的赛道,估值也比前几年低了不少;另一方面,上市通道收紧,一级市场在投资回报压力下开始推动并购整合,已上市的部分芯片企业也开始在做大、做平台的目标下率先出手选择优质标的。

于是我们看到,从2022年以来国内芯片领域已出现了多起并购:

2022年3月,上海贝岭宣布拟以3.6亿元自有资金收购矽塔科技100%股权,同时以5005万元收购上海翌芯持有的上海岭芯剩余30%股权;

2022年6月,南京英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琻捷电子)宣布完成收购聚洵半导体76.90%股权;

2022年8月,雅创电子以人民币2.4亿元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取得欧创芯60%的股权;

2023年3月,晶丰明源拟2.5亿元收购凌鸥创芯38.87%股权,完成后将持有后者61.61%股权;

2023年8月1日,纳芯微宣布拟收购昆腾微67.60%股权,随即昆腾微撤回了创业板上市的申请;

2023年6月,思瑞浦宣布收购创芯微95.6587%股份,但因为未与“少数交易对方”达成一致而停滞,直到今年1月22日,经过收购方式和股权比例的重大调整,思瑞浦重新宣布以8.9亿元,收购创芯微85.2574%的股权。

新年伊始,思瑞浦对创芯微这次股权收购,成为证监会2023年11月发布《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资产规则》(下称“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后,披露的发行定向可转债购买资产的沪市首单案例,也为业内对国产芯片开启并购做大做强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爱集微副总裁、集微咨询总经理韩晓敏指出,思瑞浦与创芯微的产品线有互补,客户群有补充,估值也还算合理。不过后续双方能顺利整合打通,才有希望进一步做大做强。考虑到当前创芯微尚未实现盈利,在行业竞争激烈,公司连年亏损,营收不涨,毛利率呈现逐年走低的情况下,创芯微未来三年的盈利承诺显得颇具挑战性,因此韩晓敏认为被收购对于创芯微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2021-2023年前三季度,创芯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9亿元、1.81亿元和1.85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1亿元、644.72万元和412.29万元,毛利率分别为46.53%、35.34%和26.33%。韩晓敏表示,对于电源管理芯片公司而言,创芯微当前的营收规模和利润情况,即使能够满足科创板上市标准、发展顺利,想要上市也得至少三、四年,而且几年后到底能不能上,发展得如何,不确定性太大,如今收购给出的估值水平还算可以了。

国内模拟芯片公司迎来抄底并购壮大机遇

实际上,像创芯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22年以来,A股上市逐渐收紧,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之前申请上市的,仍有8家芯片设计公司在排队中,最早的2021年底受理IPO的歌尔微,如今仍是过会待审核状态;2023年开启IPO辅导的半导体企业共有90家,其中设计企业37家。这么多的设计公司,可以预见过会及出批文过程将极其漫长。

朱晶指出,国内芯片设计并购整合比较多的赛道将会出现在模拟芯片,射频前端,MCU,显示驱动IC,EDA和IP等领域,这些赛道有几个特点:第一现存创企多,第二上市公司多且具备断层优势,第三是价格战和内卷很严重,第四曾经是资本热涌的领域,资本方有压力推动整合,第五估值水平相对合理具备收并购谈判的前提条件。

同时她也分析一些设计赛道可能不具备被并购的先天条件,第一,估值贵到不合理,并购价格不好谈的,比如大芯片;第二,赛道上各家水平差不多,没有龙头上市企业的,比如SSD主控;第三,赛道融资偏冷即使合并也面临更大的融资难度的,比如5G和蜂窝物联网芯片。这些领域的创企可能要面临团队解散的风险。

有投资人指出,在产业发展、资本市场的“双寒冬”里,思瑞浦能基于战略视角展开并购投资,相信是一件正确的事。当下,半导体行业需要做存量并购整合,资本市场也需要以实际行动来践行“注册制”,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

另一位投资人则表示,随着A股阀门慢慢对芯片设计公司关上,已经上市的公司将具备更大的先发优势,尤其在科创板前期上市的部分企业,在最好的时代募集了数十亿元资金,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模拟公司而言,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钱,很多都是放在银行理财。与此同时,很多初创企业面临生存问题,开始接受大幅折价的融资。可以说,如今正是市场泡沫褪去,先发上市公司“抄底捡漏”的好时机。

相对分散的经营格局与模拟芯片的长生命周期、相对弱周期性、产品设计门槛高等特点,为国产模拟芯片公司的发展和并购重组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市场条件。从政策层面来看,2023年以来,监管部门也多次表态支持高质量产业并购,先后出台延长发股类重组项目财务资料有效期、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更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绿色通道”,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的估值包容性,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等,展现出开放、包容的监管态度。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与市场各方积极互动,“开门”服务助力企业用好用足政策新规。2023年,科创板累计举办了4场并购重组座谈会,上交所与来自投资机构、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的代表交流互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发挥科创板“试验田”功能。

在国外模拟巨头也面临对市场的悲观预期,不得不祭出价格战等调整措施,以及国产芯片从初级替代进入发展深水区的“内忧外患”背景下,期待了这么多年的并购做大做强或许会从模拟领域率先破局。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TI# #模拟芯片# #电源管理# #并购# #TI#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