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等终端市场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在向上游产业链蔓延,近日全球排名第4的分销商文晔以38亿美元收购全球排名第6的富昌电子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并由此引发了市场对半导体分销行业是否会出现密集资本运作的猜测。
市场何时回暖已成为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近期SiC车型密集发布,且价格在逐步下探到20万区间,这个区间的车型是“甜点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在这些车型上推广应用有望让其成本进一步降低,届时,能否带动碳化硅产业链公司业绩反转?
半导体分销行业并购潮再起
2019年9月,作为上一个半导体景气度的低谷时期,业内并购风气正盛,亚洲最大的半导体分销商大联大就曾宣布公开收购文晔。最终在文晔强烈反对之下,尽管大联大强势入股文晔,成为其前三大股东,目前持股比例达19.97%,但仍未实现控股。
随后,文晔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收购的方式快速成长,包括2021年收购新加坡上市半导体分销商世健100%股权,近日,文晔又拟以38亿美元收购富昌电子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新一轮市场低谷期,大联大、文晔受困市场需求疲软,业绩出现下滑,文晔不断通过并购实现业务规模和市占率的大幅提升,而国内半导体分销商方面,更是受困于此。
集微网统计了国内12家半导体分销商的业绩情况发现,与大联大、文晔一样,本土分销商2023上半年的业绩集体陷入下滑趋势,在以下12家厂商中仅盈方微营收出现小幅增长,但净利润却陷入亏损。
不仅如此,2023上半年,国内头部半导体分销商业绩下滑的幅度远高于国际大厂,导致双方之间业务体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当整体行情不佳之时,增量市场难寻,企业估值不高,并购融合或许是本土半导体分销商实现增量业绩的不二之选。
当前,国内半导体分销行业资产重组的案例并不在少数,例如商络电子2022年7月完成收购星华港及香港华港、雅创电子2022年完成对怡海能达部分股权的收购,2023年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威雅利17.12%的股份,收购WC剩余86%的股权等。
与此同时,由于半导体分销领域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高,越来越多其他行业A股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本土半导体分销商,实现向半导体行业的转型,包括民德电子2018年全资收购泰博迅睿、太龙股份2020年收购博思达、香农芯创2021年收购联合创泰等。
此外,半导体分销业务也成了徘徊于退市边缘上市公司推动资产重组时的香饽饽,盈方微就于2020年成功收购华信科和World Style 51%股权,并重返资本市场。
iPhone 15大卖带动富士康追产能
消费终端整体不景气却难掩近期部分爆品连续爆发,继华为Mate 60之后,近期刚发布的iPhone 15系列手机也被爆出大卖。
据渠道商高管透露,今年iPhone 15、15 Plus、15 Pro的到货量很充足,但iPhone 15 Pro Max到货量几乎是近几年最低,预估这一机型在开售前两周将严重供不应求。至于iPhone 15 Pro Max缺货将持续至何时,他认为要看苹果后续供货状况。
其中,有消息人士称,苹果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在印度获得了巨大的预订量,比2022年的iPhone 14系列增加了近50%。巨大的反响可归因于高端化、将手机从Android转向iPhone的用户数量以及吸引年轻、有抱负的人群。而且,随着印度节日的临近,苹果公司的销量可能会再次大幅增长。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也称,iPhone 15 Pro Max需求如先前预期般强劲,优于去年的iPhone 14 Pro Max。iPhone 15 Pro Max的等待时间显著比其他机种久,不全然是因为需求强劲造成。iPhone 15 Pro Max因量产时程较晚故目前出货量较少,且目前生产问题较其他机型显著严重。
在此背景下,鸿海官方账号9月17日中午在网络指出,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近日亲自前往郑州园区,与第一线员工交流,也了解园区最新运营情况,外界揣测刘扬伟此行也在iPhone最大生产基地(郑州富士康)掌握iPhone 15量产进展。
分析师评估,鸿海仍是iPhone 15系列最大组装代工比重供应商,预估鸿海在iPhone 15整体组装代工比重约58%至60%,切入iPhone 15、高端iPhone 15 Pro、以及顶级版iPhone 15 Pro Max组装代工。
此外,分析师也评估,鸿海旗下工业富联是iPhone 15 Pro系列钛金属边框主要供应商,在USB-C接口和传输线部分,鸿海旗下鸿腾六零八八精密科技也是主要供应者。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iPhone 15已在鸿海集团完成试产,8月中旬全面量产。
展望下半年营运,鸿海日前指出,已进入下半年旺季,营运将逐渐加温,整体来看第3季业绩将较第2季成长,第4季鸿海营运“铁定”会比第3季好。
车企密集助攻碳化硅公司改善盈利状况
与华为Mate 60、苹果iPhone 15的爆款现象不同,SiC近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过由于目前仍处于起步期,很多碳化硅相关公司上半年业绩仍不理想。
其中,从天岳先进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来看,上半年实现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长172.38%;但扣非净利润为-1.1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东尼电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7亿元元,同比减少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7万元,由盈转亏。不仅国内企业,连碳化硅龙头公司Wolfspeed也难逃盈利难题。Wolfspeed 2023财年第四季度亏损1.13亿美元,亏损幅度继续扩大。
不过,近期碳化硅车型密集发布,或有望助推上游碳化硅产业链企业业绩改善。
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球已有40款SiC车型进入量产交付,结合CleanTechnica统计数据以及6月主力车型销量,推测上半年全球SiC车型销量超过120万辆。
此外,后续还将有BBA、现代起亚、比亚迪、小鹏汽车、大运汽车、Lucid、广汽埃安、一汽红旗、上汽智己、极氪、阿维塔、赛力斯等多家车企继续推出更多的SiC车型上市及交付。随着更多车型推出,有望进一步扩大SiC的规模应用。
业内人士表示,所需部件更少的新车型设计适用于低功率、低成本的电动汽车,事实上中低端车型的规模化推广,很可能会加速SiC在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并最终提升SiC的行业应用。
从产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碳化硅仍具备强劲发展潜能。根据集微咨询(JWInsights)测算,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近70亿元。预计到202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SiC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接近2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5%。
(校对/占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