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说 | 贺贤汉的跨界人生(上)_芯人物

来源:爱集微 #集微说#
5.2w

光阴似箭,韶华如歌。数十年间,中国芯片领域已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涌现出一群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企业家。

集微网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芯人物—致中国强芯路上的奋斗者》一书,首次全方位展示了这批先行者的情怀和风采。

【本期人物】贺贤汉祖籍浙江宁波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房地产专业)和日本大学(经济学专业)双硕士学位。现任日本磁性流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Ferrotec菲洛泰克株式会社)取缔役社长,Ferrotec(中国)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杭州中欣晶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申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公司董事长。2003年9月在北京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被授予“全国留学回国先进个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杭州市高新区(滨江)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聘专家”、“杰出杭商”、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人生的每个阶段或许有不同的志向,只有如流水般曲达,才能在这些“山川”中从容穿梭。但真要做到像贺贤汉这样,跨越不同的“山头”边界依然游刃有余、并终在半导体界扎根得以功成的,其实鲜见。

要知道,他人生的最初际遇却是与音乐不期而遇。

二胡少年上财大

1957年10月,贺贤汉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文革爆发后,贺贤汉的父亲被下放到上海永久自行车厂进行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并结识了同样被下放至此的上海民族乐团粤曲演员李肇芳。于是,9岁的贺贤汉便开始跟着李肇芳学习二胡,从此二胡成了贺贤汉的第一“边界”。

贺贤汉在二胡演奏方面颇有天赋,中学时还曾加入了学校的文艺小分队。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原本想进入部队文工团的贺贤汉愿望落空,此时的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进工厂,二是进农村。

作为家中次子,贺贤汉把进工厂的机会让给了家中最小的妹妹,自己则带着一把二胡去了上海南汇县的东海农场。幸运的是,贺贤汉被分配到的东海农场4连也有一个文工团,在此工作期间,由于演技超群,贺贤汉获得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学习的机会。经过重重波折踏进校园的一刹那,那充斥求知气息的课堂,让他对高校的生活心生向往。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得知消息后,贺贤汉首先报考了心仪已久的上海音乐学院,但事与愿违,报考的二胡和作曲指挥统考都以失败告终。这时的贺贤汉已经24岁,不得不听从父亲的建议放弃报考音乐学院,着手准备常规大学的招生考试,而此时距离下一次高考只剩下6个月的时间。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贺贤汉不仅需要啃下16本《数理化自学丛书》,还面临地理、历史等从未接触过的学科。经过半年废寝忘食的勤奋学习,他竟成为1982年南汇县惠南镇高考的第一名,并以400多分的总成绩顺利进入了上海财经大学的财政金融系。

1986年,本科毕业后的贺贤汉,由于成绩优秀被学校留校当老师。日复一日的教师生活并不能让贺贤汉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不甘平庸、追求梦想的志向再次蠢蠢欲动,于是他开始精心筹划攀登跨越人生的下一座事业山峰。

日本硕士当厨师

上世纪80年代末,大陆掀起了一股赴美的留学潮,贺贤汉得风气之先,也想进一步开拓视野放眼看世界。虽然美国是第一首选,但由于国际形势等因素,贺贤汉只能作罢,不过他从未放弃出国深造的执念。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89年,贺贤汉从大学同学处获悉,日本高校语言班正在上海黄浦区的复兴公园招生宣讲,语言班学习结束后就可以在日本的大学读研。贺贤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填写了一份申请书,结果两周后收到了申请书审批通过的回函。

尽管2万日元(当时约合600元人民币)的签证申请费用几乎花光他所有的积蓄,但他仍义无反顾,按照回函要求缴纳了这一笔“巨款”。

一个多月以后,不懂日语的贺贤汉竟然拿到了赴日学习的签证。为了让这张签证物尽其用,抵达他人生中崭新的“富士山峰”,贺贤汉又将父母留给他结婚用的全部20万日元(约合6000元人民币)用来缴纳了入学费用。

当飞机在东京成田机场落地的一刹那,实现出国留学深造梦想的激动心情油然而生,贺贤汉认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但紧接着,现实的语言不通和基本的温饱问题就成为了他生活的“拦路虎”。

一边是要苦过语言关,另一边还要解决温饱问题,横亘在贺贤汉的这一新“山头”难关重重。为了生计,贺贤汉放下大学老师的身份,主动寻求一家可做中国菜和日法料理的大饭店做最初级的洗碗工。

洗碗工的工作繁重而又单调,而且每天都要工作到夜里十二点。尽管当时他的日语基础还很差,但贺贤汉还是抓住一切机会,勇敢主动地与餐厅其他员工用日语磕磕绊绊地交流,就是在这种充满各种“泡沫”的环境下,很快他便可以日语进行日常沟通交流了。

在他学会日语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餐厅的厨师们提出掌勺学做菜的请求。当饭店的大厨们了解到贺贤汉勤工俭学的艰辛处境,都十分钦佩,纷纷愿意将烹调手艺尽授于他。

经过三个月的刻苦磨练,贺贤汉不仅学会了日语,还学会了日本等各帮料理厨艺,薪酬水平也水涨船高。就这样边学习,边在饭店掌勺,忙碌了半年的贺贤汉迎来了命运的“展颜”。他不仅存了一笔钱,还顺利考上了早稻田大学的大学院(研究生)税收学。两年后,研究生毕业的贺贤汉还想攻读博士学位,但导师建议继续沉淀两年,并介绍他前往日本大学的大学院学习财政学。此时的他学业更加繁重,再加上已经申请到了奖学金,于是便辞去了餐厅的工作。

这一段“艰难时世”,也让贺贤汉锤炼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成为后续职业生涯诸多高光时刻的前奏。

行不更名归故里

贺贤汉的最初规划是留在日本工作就业,但这要先解决国籍问题。如果决定移民日本,他则面临着改姓的问题,也就是把“贺”改为“山本”或“中川”等,这让贺贤汉难以接受。这也是后来贺贤汉在日本生活工作数十年,却始终没有加入日本国籍的原因之一。

在贺贤汉抉择期间,中国正处于邓小平南巡的改革开放提速时期,祖国大地上正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于是他开始观望中国合适的工作岗位。恰在此时,日本磁性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株式会社Ferrotec Holdings,下称菲洛泰克)也正在寻觅一位留日中国青年,希望能去中国协助管理中国分公司(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经过严格面试,双方一拍即合。

万事开头难。尽管贺贤汉有极大的发挥空间,但他加入时,这家公司当时总共只有9个人。所以他不但负责公司整体规划,还兼任采购、报关、人事、管理、生产制造等多项具体任务。就在这样“身兼数职、亲力亲为”的条件下,贺贤汉日思夜想,最终在杭州简陋的办公室制定了8个字的企业文化:勤勉励志,开拓创新。

在贺贤汉的领导下,杭州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决定做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但受限于公司环境,该产品的研发几乎全部在美国进行,产品在杭州生产后,又在美国完成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产品与日本总社相同产品的质量相差无几。首战告捷的贺贤汉决定导入第二款产品,生产菲洛泰克全球专利,用于计算机硬盘的磁性流体密封圈系列产品。要知道,当时菲洛泰克在该领域拥有90%以上的市占率。

在不懈努力下,1993年,菲洛泰克同意杭州大和导入密封圈产品生产,获得总社管理层认可的贺贤汉也在这一年坐上了总经理的位置。次年,菲洛泰克进一步追加中国区的业务布局,并在杭州沈半路新建了32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杭州大和员工人数增加到了150人,销售额也提升至4381万元人民币,成为当时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明星企业。

而在日后,贺贤汉在半导体领域这个“山峰”,将逐步建立起一个“隐形王国”。下集的内容更精彩,欢迎继续收听,我们下期见。

责编: nicole
来源:爱集微 #集微说#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