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睿创微纳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称,该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1,569.5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8%;实现营业利润44,210.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4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6,896.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76%。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86,073.38万元,研发投入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5.96%。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52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8.71%。
非制冷红外器件方面,报告期内完成了世界首款6μm640×512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产品开发,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为红外产品全面进军消费电子领域打下技术基础,能够满足未来民品市场极致低成本、小型化需求。推动了8μm系列产品量产,1280×1024及640×512面阵两款新产品已进入小批量阶段,1920×1080面阵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可批量供应。优化10μm系列产品,推动640×512陶瓷封装产品的小型化,进入量产阶段,2560×2048高灵敏度探测器按计划开发中。优化提升12μm系列产品,推动640×512面阵高灵敏度产品的量产,满足客户复杂场景、高端应用的需求;完成12μm 640×512超小型化产品的设计工作,满足消费电子、车载等民用市场对热成像探测器的小型化需求;同步开发高帧频、高性能红外探测器,扩大探测器的核心竞争优势。
光子器件方面,完成了多款InGaAs探测器的批产验证;研制了面向卫星通信的10μm 400×400 InGaAs探测器和面向光电吊舱的10μm 1280×1024 InGaAs探测器,正在进行下一代产品研制与技术攻关。公司系列化InGaAs探测器及机芯已经应用于天文望远镜、卫星通信、地面空间通信、机器视觉、光伏检测、食品分选、光谱分析、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15μm 640×512长波超晶格探测器及机芯、15μm 640×512高温中波超晶格探测器及机芯已经交付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AI在各业务领域的应用,从芯片设计到终端产品取得多项重要进展。第二代ASIC图像处理芯片在新产品全面导入;完成第三代红外图像处理SOC芯片的原型开发,重构红外图像处理AI-ISP算法,大幅提升图像整体质量和对场景的适应性,同时迭代升级AI超分辨算法,图像对比度和细节呈现更佳。
车载领域,公司持续完善多维感知布局。车载红外热成像产品实现单红外、双光融合、双红外等类型,分辨率256、384、640、1280及1920全覆盖。在2023年发布国内首款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的12um红外热成像芯片的基础上,2024上半年公司8um热成像芯片和ISP专用芯片又陆续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将更广泛的满足汽车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微波方向,化合物半导体方面,继续扩展产品线,完成C、X、Ku等频段高性能GaAs、GaN MMIC套片产品自研,形成数十个型号的货架产品并实现批量交付集团内外客户;扩展0.45um及0.25um GaN射频功率器件系列产品,覆盖L、C、S、X多频段,输出功率覆盖5W-1000W,封装形式包括裸芯片、载片式、陶瓷金属封装、空腔封装、塑封封装等,实现规模化出货。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