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中方反制!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来源:爱集微 #IC#
1w

1.政策申报风向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升级之路,制造业单项冠军申报全解析;

2.产业观察:美国人才迁徙难逆,诺贝尔奖得主急发“求救信”;

3.反制!中方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4.商务部就一系列反制措施五连回应:美方危害全球经贸秩序稳定;

5.台积、英特尔传设合资公司 美媒爆料双方达成初步协议;

6.与英特尔成立合资企业?台积电强调“是客户关系”;

7.特朗普下令TikTok期限展延75天 传沃尔玛拟参与并购;


1.政策申报风向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升级之路,制造业单项冠军申报全解析;

在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进程中,单项冠军企业凭借其极致的专注、非凡的创新以及卓越的市场竞争力,已然成为行业的标杆典范。无论是国家级单项冠军,还是省级单项冠军,它们都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道路上的关键节点与重要里程碑。那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究竟需要达成哪些蜕变指标,才能实现从“小巨人”到单项冠军的华丽转变呢?

单项冠军企业的定义与意义

2016年,工信部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最初定义,即“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并正式开始了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遴选工作。

2021年,《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同年,《“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发布,强调要加快培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推动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增强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单项冠军企业,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实力的肯定,更是为企业带来了政策支持、品牌提升和市场拓展等诸多机遇。

专精特新“小巨人”跃升路径之一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单项冠军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再到国家级或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单项冠军的申报不仅是对“小巨人”企业现有成果的检验,更是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爱集微政策咨询业务总经理朱婉艳指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未来成长路径呈现“双轨并进”战略纵深:向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跃升与向“单项冠军”企业进阶。对此,企业需通过精准攻关晋升路径中的核心指标,实现向更高能级的跃迁。向国家重点“小巨人”跃升,企业需要突破“三新一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动能、强链补链)硬指标;向“单项冠军”进阶,企业需跨越“市场话语权”门槛。两类路径均需遵循“技术密度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增强—生态价值释放”的演进逻辑。

单项冠军申报要点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需要同时满足经营发展要求及技术创新要求。

经营发展要求:

企业在相关领域从事经营活动需达到10年或以上,对于新产品则至少5年,以证明其在该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持续发展;

近3年平均主营收入需达到4亿元以上,展现企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稳定的经营业绩;

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将获得优先推荐资格,以鼓励和支持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

申请产品(生产性服务)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需位居前3,体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

国际业务收入行业领先,企业需展现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环境。

技术创新要求:

申请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需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以确保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需拥有至少20项发明专利,以及至少30个国内和国际商标证书,证明其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实力;

企业需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增强其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企业可通过国家重大创新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级人才入选者、强链补链、卡脖子技术等获得加分,以体现其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朱婉艳指出,单项冠军申报过程中,企业面临诸多难点,其中包括:行业认知差异,制造业单项冠军这一荣誉多授予传统制造行业企业,半导体行业代表先进制造业方向,也属于单项冠军的认定范畴;数据体系的复杂性,由于技术复杂度高且数据量大,企业如何高效且精准地呈现证明材料成为一大挑战;政策要求更新速度快,企业必须深入剖析评审标准与最新政策导向,以确保申报材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难点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还需要对政策有深刻的理解和快速的响应能力。

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截至目前,多个省份已经实施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计划,包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山东、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湖南、陕西以及山西等,以推动当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

以上海为例,申报条件涵盖:

重点产业聚焦:企业需在“3+6”产业领域或地方特色产业中表现突出,以确保其在关键经济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

营收规模: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需达到4亿元以上,显示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市场深耕:企业需在某一细分领域深耕5年或以上,对于新产品则至少3年,以证明其在该领域的专业性和持久性;

市场占有率:申请产品(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占有率需位居全国前3或全球前5,展现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创新与领先:企业的技术、工艺、关键性能指标需处于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且发明专利数量需超过2项;

标准制定参与:企业需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标准,以提升其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人才队伍:企业需拥有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并有区级及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以支撑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专精特新“小巨人”优先: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将获得优先推荐,鼓励这些企业在细分市场中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此外,上海市不同区域对单项冠军企业还提供不同程度的奖励,如嘉定区、黄浦区最高奖励60万元,青浦区最高奖励50万元。



集微政策咨询团队高度关注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政策创新,凭借对行业的深度洞察及多年丰富的行业经验,实时掌握科技政策导向,帮助企业精准厘清各级政府优惠政策,提供政策咨询、政策匹配和政策解读的全方位服务,促进企业实现科技创新。政策咨询团队成员主要来自知名集成电路企业、政府部门和咨询服务机构,专业技能和市场经验丰富,拥有各级政府专项资金、资质认定及荣誉奖项等实战经验。

相关咨询请联系:王老师 18061175196



2.产业观察:美国人才迁徙难逆,诺贝尔奖得主急发“求救信”;




(文/姜羽桐)3月底,一则消息在半导体产业圈传开:美国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孔龙已入职复旦大学,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其研究方向为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数模混合模拟计算芯片、高速数据接口集成电路。

根据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在官网公布的孔龙的简历:2007年—2011年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2016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电子工程学硕士、博士;毕业后入职甲骨文公司,并于2017年出任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负责研发并量产苹果公司的3款射频SoC芯片。



图源 /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网

这份堪称完美的简历却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不少媒体冠以“顶级人才”“苹果大牛”的头衔,反对声音则质疑“博士毕业一年就成首席工程师”......多方争论令这一利好事件蒙上负面阴霾。有长期关注苹果公司的业内人士指出,作为科技巨头核心高管职位,人员变动通常会有公开披露,但苹果公司近期未发布相关公告;另有网友指出,孔龙领英页面仅显示其在苹果担任“Wireless”相关职位,未提及“首席工程师”头衔。集微网就此向复旦在内的多所高校人士求询,对方均表示不便深谈,而结合复旦随后撤下孔龙简历之举,其苹果公司的职位可能存在过度翻译或信息混乱问题。但无论如何,孔龙归国任教仍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更是近年来专家学者踊跃归国的一个缩影。



图片 / 社交平台相关讨论

无独有偶。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专家徐福国日前放弃一项由日本政府资助、投资高达45亿日元的重大项目,转而加入大连理工大学。更早前,屡获殊荣的人工智能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齐国君离开美国,入职西湖大学领导“MAPLE实验室”团队;曾在苹果公司参与研发3款M系列芯片的技术专家王寰宇宣布入职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归国的专家学者名单越拉越长,至少还包括——七院院士、国际力学、材料和工程科学领域顶级专家高华健,剑桥大学物理学家、可穿戴技术专家贠国霖,核子物理学家刘畅,国际算子代数的领袖之一、国际数学家林华新,电气与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张翔昱等。《联合早报》梳理认为,去年以来至少有17名顶尖科学家从海外回到中国。

随着大量国际人才返回中国,外界惊呼西方人才,尤其美国人才(回国的专家学者中,超七成来自美国)“逆向迁徙”已势不可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课程助理教授骆明辉曾公开表示,越来越多中国学者选择海归,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为招募顶尖科学家,在薪酬、补助和实验室等方面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另一方面则与华人科学家在海外受针对的危机感加重有关。

首先,特朗普的首个总统任期内,美国司法部启动了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以打击经济间谍、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对华人专家学者大肆骚扰迫害,2018年当年就有超千名研究者离开美国,回到中国。随着特朗普再返白宫,缩减研究经费、施压高校“自我审查”等一系列新政策变本加厉,让诸多缺乏归属感、担心政治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外籍学者专家重新思考未来。

事实上,就在当地时间3月31日,约1900名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成员公开发出“求救信”,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对美国科学事业的全面攻击”,多达1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公开信中签名,他们认为特朗普政府正“重创美国科学事业”。

其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一系列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完善,对人才的吸引越发自信有力。过去5年,尽管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格局历经深刻变革,中美两国牢牢占据主导地位,但人才占比走势却截然不同——美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从2020年的36599人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31781人,中国顶尖科学家人数从18805人飙至32511人,全球份额占比从16.9%跃升至近28%,居全球首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相比2012年的第20位提升10个位次,是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

最后,从半导体产业视角看,人才“逆向迁徙”本质上是有了“用武之地”。当前,中国在该领域不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还同时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24年芯片产量突破4514亿颗,占据全球超三成产能。SEMI预测,到2027年,中国将有41座晶圆厂投产,高于全球其他任何地区。而高校端,诸多集成电路学院、创新平台、实践基地雨后春笋般成立,亟待一批富有经验的学者专家带头推动半导体事业发展(反之,围绕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大力开展教育的各大高校也试图通过宣传有为之士归国,为后续招生工作造势)。

中美科技竞争愈加激烈的当下,动辄挥舞“制裁”“关税”大棒的美国多少有些外厉内荏——虽然还保持着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位居全球前列的科研实力,但一系列恶政还是轻易击穿了信心,并不断动摇科技界对美国的信任,美科学家联名谴责特朗普政府“破坏科学事业”就是明证。此消彼长之下,中国科技发展却比想象中还要坚韧,“DeepSeek时刻”层出不穷,一大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超级企业”迅速崛起,专家学者归国一展所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吗?



3.反制!中方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美方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

一、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二、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三、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4.商务部就一系列反制措施五连回应:美方危害全球经贸秩序稳定;


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其中,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4月9日生效。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4日宣布,美方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世贸组织成员正当合法权益,严重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危害全球经贸秩序稳定。中方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相关做法。

同时,中方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针对这些措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关于对进口医用CT球管发起产业竞争力调查

问:我们关注到商务部网站发布公告,对进口医用CT球管发起产业竞争力调查,可以介绍下相关情况吗?

答:此次调查是商务部应国内产业申请发起的首起产业竞争力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三十六条,商务部可就进口对国内产业及其竞争力的影响开展调查。

申请人提交的初步证据显示,中国医用CT球管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处于发展期。受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经营困难,产业竞争力受到不利影响。申请人据此请求商务部就进口对国内产业及其竞争力的影响开展调查。

我想强调的是,产业竞争力调查是一项事实性调查,本次调查不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不影响正常贸易。调查机关将充分保障各利害关系方权利,依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

关于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问:4月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请问中方此次出台出口管制政策,有什么考虑?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有关法律法规,4月4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此次中国政府依法对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将相关物项列管,体现了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一贯立场。中方愿通过双边出口管制对话交流机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合规贸易。

关于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问:4月4日,商务部宣布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请问有何考虑?

答: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这些实体存在可能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任何出口经营者不得违反上述规定。

附件:出口管制管控名单(2025年4月4日)

1. 高点航空技术公司(‌High Point Aerotechnologies)

2. 环球世界物流公司(Universal Logistics Holdings, Inc.)

3. Source Intelligence公司(Source Intelligence, Inc.)

4. 美国繁荣联盟(Coalition For A Prosperous America)

5. 内华达山脉公司(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

6. 边缘自治运营公司(Edge Autonomy Operations LLC)

7. 赛博勒克斯公司(Cyberlux Corporation)

8. 哈德森技术公司(Hudson Technologies Co.)

9. 萨罗尼克科技公司(Saronic Technologies, Inc.)

10. 国际海洋工程公司(Oceaneering International, Inc.)

11. 摇杆舵公司(Stick Rudder Enterprises LLC)

12. 立方公司(Cubic Corporation)

13. S3航空防务公司(S3 AeroDefense)

14. 特科姆公司(TCOM, Limited Partnership)

15. 文本矿公司(TextOre)

16. ACT1联邦公司(ACT1 Federal)

关于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问:此次,中方再次启用“不可靠实体清单”对11家涉台军售企业实施制裁,请问有何考虑?

答:近年来,斯凯迪奥公司、BRINC无人机公司等11家公司不顾中方强烈反对,与台开展所谓军事技术合作,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依据《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第二条等规定,依法追究其不法责任。

中方一贯审慎处理不可靠实体清单问题,仅依法针对极少数危害我国家安全的外国实体,诚信守法的外国实体完全无需担心。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欢迎世界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并致力于为守法合规的外资企业在华经营提供稳定、公平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11家美国实体

1. 斯凯迪奥公司(Skydio Inc.)

2. BRINC无人机公司(BRINC Drones,Inc.)

3. 红色六方案公司(Red Six Solutions)

4. 赛尼克斯公司(SYNEXXUS,Inc.)

5. 火风暴实验室公司(Firestorm Labs,Inc.)

6. 奎托斯无人机系统公司(Kratos Unmanned Aerial Systems,Inc.)

7. 浩劫人工智能公司(HavocAI)

8. 尼罗斯科技公司(Neros Technologies)

9. 多莫战术通信公司(Domo Tactical Communications)

10.急速飞行公司(Rapid Flight LLC)

11.英斯图公司(Insitu,Inc.)


5.台积、英特尔传设合资公司 美媒爆料双方达成初步协议;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Information 4日报导,在美国白宫与商务部的施压下,台积电(2330)已与英特尔达成初步协议,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经营英特尔在美国的部分晶圆厂,并取得新公司的20%股权,帮助英特尔在先进制程站稳脚跟。

受关税与市场消息影响,台积电ADR在美股4日早盘下跌逾7%。报导引述知情人士指出,根据协议,台积电可能与英特尔共享一些芯片制造方法,同时训练英特尔人员,借以取得新公司20%的股权,而非出资。目前还不清楚其他80%股权的持有人,以及新公司的资金来源,讨论还在进行中,还没敲定最终协议。

这项议题近期持续引起半导体圈讨论,知情人士说,特朗普政府推动协商是为了重振英特尔命运,台积电也正在抵御美国的其他调查,例如商务部持续调查台积电不慎为华为生产先进芯片,是否违反美国的出口规范,白宫与商务部施压台积电和英特尔达成协议,化解英特尔的长期危机,商务部官员也支持这项初步协议。

报导指出,这项合资公司提议可望帮助台积电实质贬抑一大竞争对手,有助于英特尔晶圆厂在先进制程站稳脚跟。

知情人士说,这项讨论已停摆好几个月,英特尔在前执行长基辛格去年12月闪退后,今年3月才延揽陈立武出任,先前陈立武则鼓吹出售晶圆代工事业,但部分英特尔主管依然抗拒,认为这项协议对英特尔自有芯片制造技术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扰乱,也可能使英特尔广泛裁员。

最迫切的问题是台积电与英特尔确切要如何合作,因为双方采用不同的生产机器型号与原料,若采用台积电的方法,可能迫使英特尔汰除多数设备,相当于把部分事业卖给台积电。若台积电参与英特尔晶圆厂的营运,英特尔可能必须考虑大砍半导体工程师,并调整设备采购策略,可能卖掉一些最昂贵的机器。英特尔与台积电都拒绝评论,白宫和商务部则未回应置评请求。

美国高度关注台积电,不过台积电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近期则是密赴日本,据传与官方沟通说明在日本投资蓝图,将持续专注已公布的两座厂投资计划。

业界传出,台积电来自地缘政治驱动的客户群投资美国意愿增加,加上车用半导体市况变化,台积电海外发展顺序有变,将灵活调整并专注先冲刺美国新厂投资。经济日报



6.与英特尔成立合资企业?台积电强调“是客户关系”;

据媒体报道,英特尔与台积电已达成初步协议,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来营运英特尔的晶片制造工厂。

台积电表示,不评论市场传闻,强调与英特尔是客户关系。

产业专家说明,消息并不会空穴来风,台积电可能曾经与英特尔洽谈合资可能性,但双方尚未达成正式协议。台积电可能以拖待决,不否决、不婉拒,希望以空间换取时间,争取美国政府对于亚利桑那州厂的支持,为台积电争取最大利益。产业专家认为,台积电应无意出手搭救英特尔,因此与英特尔合资的公司应不会纳入英特尔的美国传统晶圆厂和海外厂,与英特尔的晶圆代工服务(IFS)部门无关。



7.特朗普下令TikTok期限展延75天 传沃尔玛拟参与并购;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 (4 日) 宣布,再次延长中国字节跳动 (ByteDance) 出售其美国 TikTok 业务的最后期限,这是特朗普第二次做出此项决定。根据特朗普的说法,这次延长是因为 TikTok 的交易仍需要更多时间来确保所有必要的批准完成。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媒体平台 Truth Social 上发文表示,这次延长将使 TikTok 能够继续运行 75 天。

特朗普文章写道:“我们希望继续与中国进行诚意合作,我了解中国对我们的对等关税政策 (对美中贸易公平且平衡非常必要) 并不满意。”特朗普还强调,这次的延长是为确保 TikTok 能够继续运行,直到完成所有协议。

字节跳动最初的出售期限为 1 月 19 日,但特朗普上任后签署的行政命令延长该公司 75 天的时间来达成交易。尽管新的国安法规要求美国的应用程式商店与网路服务商,如苹果 (AAPL-US) 和 Google(GOOGL-US),若继续提供 TikTok 服务将面临处罚,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指示美国司法部长不强制执行这一规定。

在新法案生效前的最后一天,苹果和 Google 相继将 TikTok 从各自的应用程式商店下架,TikTok 也暂停对美国用户的服务。然而,随后特朗普表示将签署行政命令支持 TikTok,并促使该应用程式于 2 月重新进驻 App Store 与 Google Play。

此外,数个大企业已对收购 TikTok 美国业务表现出兴趣。根据《CNBC》报导,甲骨文 (ORCL-US) 和 AppLovin(APP-US) 等公司都曾表示有意购买 TikTok 的美国资产,而亚马逊 (AMZN-US) 也在本周三提出了收购的最后时刻提案。

英国《金融时报》(FT) 则报导,一组由 Andreessen Horowitz、黑石集团 (BX-US) 等私人资本公司组成的投资者集团,正计划收购 TikTok 美国业务的一半。在这笔交易中,TikTok 现有的投资者如 General Atlantic、Susquehanna、KKR 和 Coatue 将持有约 30% 的股份,并参与新成立的美国 TikTok 单位的经营。

然而,在交易完成之前,仍需中国政府的批准。特朗普也表示,若交易尚未完成,他可能会再次延长字节跳动的出售期限。

与此同时,沃尔玛 (WMT-US) 也可能加入收购 TikTok 的行列。根据 ABC 新闻记者 Selina Wang 的报导,沃尔玛正在考虑与其他投资人组团,共同收购这款短片应用程式。这一消息凸显沃尔玛在数位平台领域的进一步扩展意图,并且可能与目前对 TikTok 收购有兴趣的其他大型企业一起竞争。

特朗普此前曾表示,会考虑让特斯拉 (TSLA-S) 执行长马斯克或甲骨文董事会主席埃里森 (Larry Ellison) 等人来收购 TikTok。他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设立了一个主权财富基金,用于帮助收购 TikTok。

此外,亿万富翁 Frank McCourt 和他的 Project Liberty 财团也对收购 TikTok 的美国业务表达兴趣。根据《CNBC》的报导,新创公司 Perplexity 也提出了一项与 TikTok 美国业务合并的提案。

目前,关于 TikTok 收购的谈判仍在进行,沃尔玛的参与将可能对未来的交易产生重大影响。钜亨网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IC#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