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通对Arm发起全球反垄断诉讼;
2.路漫漫其修远兮:射频前端的科技长征与创新突围;
3.科技霸权新动作?特朗普突袭式升级“实体清单”,剑指中国崛起背后藏何焦虑;
4.美国将浪潮等54家中国科技企业加入实体清单;
5.哪吒汽车官宣获134家供应商化债支持,并将引入100亿泰铢授信;
6.vivo:目标到2027年70%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
1.高通对Arm发起全球反垄断诉讼;
据报道,高通已针对Arm发起全球反垄断诉讼,这两家长期商业伙伴在计算半导体市场争夺优势。知情人士透露,高通在私人会议和向三大洲监管机构提交的机密文件中称,Arm存在反竞争行为。
知情人士称,高通向欧盟委员会、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提出投诉,指控Arm在运营开放网络20多年后,通过限制对其技术的使用,损害了竞争。
作为手机芯片的龙头制造商,高通认为Arm通过开放许可模式使其技术依赖度极高,这也促进了芯片行业的繁荣。知情人士指出,高通正在向全球竞争当局表示,随着Arm为提升自身芯片制造利润而限制技术访问,这一动态市场现在受到威胁。
Arm表示,它有信心获胜。该公司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Arm仍然专注于加强创新、促进竞争和尊重合同权利和义务。任何反竞争行为的指控都只不过是高通为了自己的竞争利益而试图贬低事实真相并扩大双方正在进行的商业纠纷的绝望尝试。”
报道指出,这两家公司都在努力从计算需求的繁荣中获益,包括从台式机到人工智能系统的所有领域,因为近年来推动了这两家公司的大部分增长的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已经变得更加低迷。
高通向全球监管机构的投诉与其在最近一起由Arm在特拉华州提起的诉讼中的论点一致。在那场诉讼中,高通成功辩称,其无需新许可即可使用Arm的技术为其收购的芯片初创公司服务。
高通在特拉华州的反诉中陈述了其全球立场,称在Arm被日本软银集团公司收购以及出售给英伟达公司失败后,Arm现在正不择手段地填充其底线和股价。
Arm表示计划寻求重审。1月底,两家公司表示,他们计划按照特拉华州法官的要求,在法院下令进行调解谈判,然后再决定是否允许重审。如果无法达成协议,这场冲突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解决,从而分散两家公司对核心业务的注意力。
反垄断和法庭斗争显示,这两家长期商业伙伴相互对抗,争夺法律胜利,以在涵盖数亿处理器(这些处理器用于手机,每年产生数十亿美元利润)的许可协议中创造优势。
知情人士透露,2024年12月底,在法庭胜诉之前,高通在欧洲对Arm提起竞争投诉,指控其试图限制许可访问并扣留关键技术,以更直接地与高通竞争。
知情人士称,Arm已收到欧盟的投诉,并正在回应过程中。高通今年早些时候在华盛顿与联邦贸易委员会官员会面,讨论其关切。其中,高通指控Arm扣留了根据许可协议应提供的关键技术,另外,高通已向韩国反垄断监管机构提出其担忧。(校对/李梅)
2.路漫漫其修远兮:射频前端的科技长征与创新突围;
在移动通信技术从4G迈向5G、6G的进程中,射频前端(RF Front-End)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枢纽,始终扮演着“信号翻译官”的角色。它负责将数字信号与电磁波信号相互转换,是连接终端设备与无线网络的物理桥梁。然而,随着全球通信技术向高频段、多模共存、低延迟方向加速迭代,射频前端的设计与制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从标准制定到材料研发,从工艺突破到系统集成,每一步都需跨越重重技术壁垒。这一领域的竞争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一场关乎国家科技战略制高点的无声战役。
一、从跟随到追赶:射频前端的“代际跃迁”之困
在4G时代,全球射频前端市场长期被Skyworks、Qorvo、博通等国际巨头垄断。国内企业虽在PA(功率放大器)、滤波器等分立器件上实现突破,但系统级集成能力与国外差距显著。5G商用化浪潮的袭来,将射频前端的复杂度推至新高: Massive MIMO技术催生多天线架构,导致射频通道数量激增;同时,向下兼容2G/3G/4G的需求使得多模共存与干扰抑制成为关键难题。以一部5G手机为例,其射频前端模组需支持超过30个频段,内部包含上百个滤波器、开关和放大器,设计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
这种技术代差不仅体现在产品性能上,更反映在底层创新生态的构建中。国际领先企业通过“标准专利化—专利产品化—产品生态化”的闭环,牢牢把控行业话语权。例如,5G NR(新空口)标准中关于载波聚合、波束赋形的关键技术方案,直接决定了射频前端架构的设计范式。国内企业若仅满足于在既有框架内优化,将始终难以摆脱“跟随者”的被动局面。
Figure. Massive MIMO uses multiple antennas, shifting the beam’s location by changing amplitude and phase. Image: Keysight Technologies
二、多维多域:技术突破的“不可能三角”
射频前端的创新突围需直面三大“不可能三角”:性能、成本、功耗的平衡;高频段、大带宽、低延迟的兼容;多模共存与干扰抑制的博弈。这些矛盾的调和,要求从器件物理层到系统架构层的全方位革新,例如异构集成与智能射频。
面对5G NR定义的600MHz至71GHz超宽频段范围,单一架构难以满足全频段覆盖需求。异构集成技术通过将CMOS、SOI、GaAs等不同工艺器件三维堆叠,在有限面积内实现性能最优化。例如,国产化Phase8 L-PAMiD中实现了PA、滤波器、LNA、开关的全集成,将射频前端面积减小了近100mm²。
与此同时,射频前端向宽带支持、可调优化的方向演进。例如Sub-6G L-PAMiF,在3x5mm小尺寸中集成n77+n79的频段支持能力,在不同频率接入时针对性优化n77或n79频段性能。不仅将面积缩小了40%,且具有更好的智能适应网络能力。
三、星空与地面:低轨卫星通信的“二次革命”
SpaceX星链计划的加速部署,预示着低轨(LEO)与超低轨(VLEO)卫星通信正在重塑全球射频版图。相较于传统静止轨道卫星,低轨星座需要地面终端具备快速波束切换、多星协同接入能力。这对射频前端提出三项严苛要求:超宽瞬时带宽(2GHz以上)、超低相位噪声(<-110dBc/Hz@1kHz偏移)、自适应阻抗匹配(VSWR<1.5:1)。
国内正在推进的“鸿雁”“虹云”等星座计划,倒逼射频技术向更高层次跃进。例如,国内某公司研发的Ka频段相控阵芯片,通过多层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实现256通道集成,但通道间幅度一致性仍比国际先进水平低0.5dB。这微小的差距,在卫星通信场景下可能导致链路预算损失3dB,相当于传输距离缩短40%。
四、突围之路:创新生态的“破界思维”
要真正实现射频前端的自主可控,不能止步于单项技术突破,而需构建涵盖“标准-设计-工艺-测试”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标准引领:争夺频段定义权
在6G研究窗口期,国内产学研机构正积极推动太赫兹(0.1-10THz)通信标准化。中科院紫金山实验室提出的光子太赫兹一体化架构,将光调制与射频发射功能融合,可支持100Gbps以上传输速率。这种“光射频融合”技术路线若被纳入国际标准,将为中国企业赢得战略主动权。
测试革命:从暗室到数字孪生
传统射频测试依赖微波暗室,成本高且效率低下。华为提出的“数字射频孪生”方案,通过建立器件电磁特性数据库与AI仿真模型,可在虚拟环境中完成90%以上测试用例。这种范式变革将研发周期缩短60%,但需要积累百万量级的实测数据作为训练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创新未有穷期。射频前端的科技长征,本质是一场关于基础研究耐力与产业链协同智慧的终极考验。当我们射频前端国产化中刻下中国印记时,方能真正抵达“自主可控”的彼岸。这需要每一个参与者既怀抱“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又保持“每日进一步”的战术韧性。因为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中,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某个企业或国家,而是物理极限的永恒边界——它静默矗立,却始终召唤着人类向未知挺进。
3.科技霸权新动作?特朗普突袭式升级“实体清单”,剑指中国崛起背后藏何焦虑;
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商务部首度在“实体清单”出现大动作。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BIS)在联邦公报上刊发两份文件,将54个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实体纳入所谓的“实体清单”,预期将于3月28日生效。这些措施要涉及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高性能AI芯片、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
在行业人士看来,美国此举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公司,以弥补特朗普政府官员长期以来批评的漏洞。同时,这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在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量子计算和其他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的担忧。不过,美国进一步打压不太可能成功,也无法阻碍中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势头。因为中国的技术突破是中国制度优势、人才储备和数十年基础研究的结果。
“兵分两路”大举调整“实体清单”
根据本轮调整“实体清单”的措施,其主要涉及先进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高性能AI芯片、量子技术和高超音速武器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将美国出口管制推向新“高度”。
具体来看,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联邦公报》发布了两项拟议规则,即第250324-0047号(“47号规则”)和第250325-0050号(“50号规则”),将共计54个中国实体和个人列入实体清单。其中,针对包括中国12个实体的“47号规则”自3月25日起生效,针对42个实体的“50号规则”自3月28日起生效。
在“47号规则”中,美国商务部BIS以支持超级计算机建设,用于军事模拟及数据处理,而且违反美国国家安全与外交利益等理由,将12个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据“走出去法律智库”统计,其中包括因支持中国AI军事化发展被列入的2个中国实体,即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创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制裁措施是:两实体所有涉美技术出口需申请许可证,且适用“推定拒绝”审查政策;与“浪潮集团”相关,涉及军用超级计算而被列入的6个中国实体,制裁措施是:全部门类涉美技术出口适用“拒绝政策”,且限制范围扩展至受《出口管理条例》(EAR)约束的境外生产物品;与“中科曙光”有关、参与超级计算机研发而被列入的4个中国实体,制裁措施是:全面技术禁运,含境外生产物品的再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浪潮集团已于2023年3月2日被列入实体名单。美国商务部BIS称,清单中之所以新增浪潮信息相关实体,是因为它们为开发超级计算机做出贡献,特别是通过收购或试图收购美国原产物项来支持中国超级计算机项目。而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创新智慧科技列入实体名单,原因是其获取并试图获取美国原产物项,从而开发先进AI模型和先进的计算芯片,此活动违反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
此外,在“50号规则”中,美国BIS将总计约80个实体列入清单,其中42家公司和机构位于中国,19家来自巴基斯坦实体,以及伊朗、南非、阿联酋的十余个实体纳入“实体清单”,包括北京国科天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技术与工程中心等。同时,美国商务部还以“支持中国量子技术发展”为借口,将赛澔仪器、安徽科华贸易、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一系列公司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据统计,美国商务部BIS以支持量子技术发展、支持中国军工现代化、为已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实体供货等理由,将涉及42个中国实体和个人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因支持中国量子技术发展而被列入的中国实体(7个),因支持中国军工现代化、军民融合及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被列入的中国实体(29个),因向实体清单对象(包括华为、海思)供货而被列入的中国实体(2个),因试图通过欺骗手段为伊朗国防工业采购美国物项而被列入的中国实体和个人,与TFASA有关而被列入的中国实体(3个,含1个“重复”)。
针对这一最新出口管制的动因,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声明中表示,“我们不会允许对手利用美国技术来增强自身实力,并对美国人民构成威胁。”美国商务部官员杰弗里·凯斯勒(Jeffrey I. Kessler)则称,该政府的目标是防止“美国技术和产品被滥用于高性能计算、高超音速导弹、军用飞机训练和威胁我们国家安全的无人机”。
对于美方的最新出口管制行径,中国国驻华盛顿大使馆表示,“坚决反对美方上述行为,要求美方立即停止以军事问题为借口,将贸易和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目前,中方已多次重申对美国无理打压的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月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不断扩大国家安全概念,将贸易和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并将制裁作为常用工具。这严重侵犯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他强调,任何制裁和打压都无法阻挡中国的发展进步,任何霸凌和胁迫都无法削弱中国增强自身实力的决心。
弥补漏洞还是担忧中国科技崛起?
尽管美国在出口管制方面动作频频,但根据联邦公报资料,这是今年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商务部首度调整“实体清单”。行业分析称,此举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公司,包括从英伟达、英特尔和AMD等公司购买美国芯片的大买家。其弥补了特朗普政府官员长期以来批评的漏洞,因为这些漏洞允许中国公司在美国的限制下继续推进技术进步。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科技民族主义:它如何重塑贸易、地缘政治和社会》一书作者亚历克斯·卡普里(Alex Capri)持有类似观点。他表示,(特朗普政府)最新的举措“将目标扩大到第三国、中转站和中间商”。中国企业设法通过某些第三方获得了美国的战略两用技术,即中国企业尽管受到限制,但仍可以利用漏洞获取美国技术。
“美国官员将继续加强跟踪和追踪行动,打击英伟达、AMD先进半导体的走私。”他说。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扩大出口限制之际,正值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DeepSeek的迅速崛起推动了中国对开源低成本AI模型的采用,这给采用高成本专有模型的美国领先竞争对手带来了压力。正如AI大模型公司零一万物CEO李开复所言,中国在某些领域已将其与美国在AI发展方面的差距缩小至只剩三个月,因为DeepSeek等公司已经摸索出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芯片和应用算法,在某些特定领域实际上已经领先。
因此,特朗普政府的最新举措凸显了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担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保建云在接受Global Times采访时表示,“美国的最新举动标志着其长期以来遏制中国技术崛起的努力升级。这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在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量子计算和其他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的担忧。”与此同时,美国进一步打压不太可能成功。中国的技术突破是中国制度优势、人才储备和数十年基础研究的结果。
众所周知,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出口管制等措施并没有阻碍中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势头。李开复亦认为,美国的半导体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短期内给中国公司带来了挑战,但也迫使中国企业在受限条件下进行创新,例如中国企业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算法。
无论如何,美国此轮扩大出口管制,不仅仅是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更将进一步促使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深水区”。而被列入清单的中国企业,可能将面临供应链中断、业务发展受阻、财务状况承压、人才流失和贸易合规等潜在风险,因而需要做出未雨绸缪以防患未然。
对此,青合青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主任费丹丹指出,企业特别是跨境运营公司可从三大方面作出积极响应。第一,供应链合规性检查:企业应对其供应链进行细致审查,确保其商业伙伴不涉及被列入黑名单的实体。第二,加强合规政策: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强对出口管制法律法规的理解,尤其是针对高科技领域的合规要求。第三,技术授权与许可管理:企业需要在早期规划和管理技术授权,确保不因未获授权而造成技术交易受阻。
4.美国将浪潮等54家中国科技企业加入实体清单;
当地时间周二(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联邦公报上发布两份文件,将54个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纳入所谓的“实体清单”,预期将于3月28日生效。
在其中的一份文件中,美国商务部将一系列与中国AI大模型开发、服务器以及超级计算机产业的12家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包括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宁畅信息产业、中科可控旗下的服务器品牌Suma,以及浪潮信息在中国内地以及港台地区的多家子公司。
此前在2023年3月,浪潮信息的控股股东浪潮集团(Inspur Group)已经被纳入“实体清单”。
在另一份文件中,还有42家中国公司,19家巴基斯坦公司,以及伊朗、南非、阿联酋的多家公司被纳入“实体清单”。
美国在出口管制方面动作频频。1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了两项规则:一项是更新先进计算半导体的出口管制,另一项是将中国(14家)和新加坡(2家)的其他实体列入实体名单。其中,适用的先进逻辑集成电路是采用“16nm/14nm节点”及以下工艺、或采用非平面晶体管架构生产的逻辑集成电路。美国还将加强代工厂尽职调查并防止其流向中国。
对于美方的行径,中国政府已经多次阐明严正立场。在1月1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对于记者提问“美国宣布对先进计算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提高对企业尽职调查的要求。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就曾表示,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动辄挥舞制裁大棒,严重侵害中国等国企业正当权益,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干扰全球产供链稳定,损害了包括美国企业在内全球各国企业共同利益。这种做法是典型的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郭嘉昆表示,我要强调指出,任何制裁打压都阻挡不了中国发展进步的步伐,任何霸凌胁迫都动摇不了中国自立自强的决心。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和个人的正当合法权益,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5.哪吒汽车官宣获134家供应商化债支持,并将引入100亿泰铢授信;
3月26日,哪吒汽车官宣,经过三轮磋商,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共识,共同签署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同步引入泰国金融机构100亿泰铢(约21.5亿元)战略授信。
哪吒汽车披露,百余家供应商共同倡议如下:
一、支持哪吒汽车完成化债推动融资,全力助力推动哪吒汽车尽快完成新一轮融资,恢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二、推动哪吒汽车尽快复产复工,不遗余力地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支持哪吒汽车出海共谋更好发展,聚焦东南亚及南美市场,与哪吒汽车携手,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努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实现共赢。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将通过定期沟通和协作,不断优化合作模式,增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部分重点供应商签署单位】
哪吒汽车表示,站在十年的新起点,哪吒汽车历经淬炼,将以更成熟的姿态与供应链伙伴共绘下一个十年的蓝图。在这里再次感谢广大供应商伙伴对哪吒汽车来之不易的信赖,合力帮助哪吒汽车走出暂时的困境,提振市场的宝贵信心,为顺利融资和下一步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破局新生,轻装上阵,向新的十年进发。
6.vivo:目标到2027年70%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
vivo希望在两年内将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销售额提升至收入的70%,该公司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vivo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来自中国以外地区,明年这一比例将增长至60%,到2027年将增长至70%左右。
胡柏山称:“对于vivo来说,未来肯定在海外市场。”
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vivo展示了其最新旗舰智能手机vivo X200 Ultra,该手机将于下个月开始销售。该公司还宣布推出一款虚拟现实耳机,其原型将于8月准备好进行测试,并宣布成立一个机器人研究实验室,以拓展人工智能领域的业务。
胡柏山表示,在印度这个vivo最大的海外市场,该公司将专注于销售更多售价超过600美元的高端设备。他表示,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市场,该公司仍在努力扩大销量。咨询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vivo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印度尼西亚排名第一,在马来西亚排名第二。胡柏山称,他不会为每个市场设定具体的增长目标,因为这些目标很难衡量。
vivo 尚未准备好进军美国和西欧等市场,因为这些市场以高端设备和电信运营商销售为主。胡柏山表示,该公司可能会考虑在三到五年内进入这些市场,利用 VR眼镜等较新的设备。(校对/李梅)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