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军:创新是新时期竞争取胜的不二法宝

来源:爱集微 #魏少军# #芯片设计#
4.4w

12月11日,以“智慧上海,芯动世界”为主题的上海集成电路2024年度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十届集成电路设计业展览会”(ICCAD-Expo 2024)召开。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为大会作了题为《中国芯片设计业要自强不息》的主旨报告。

魏少军教授详细分析了2024年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他指出,尽管面临外部挑战和行业调整,中国芯片设计依然表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但要保持持续竞争力,行业必须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力争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球复苏背景下,中国芯片设计发展回升与挑战并存

魏少军教授开篇提到,2024年是中国芯片设计行业恢复增长的一年。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逐步复苏的背景下,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增速再次回到两位数,表现出行业的韧性和潜力。他指出,尽管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和全球经济动荡,2024年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销售总额预计达到64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根据2024年的汇率换算,这相当于约909.9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魏少军教授特别提到,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增速首次低于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增长。全球半导体产业预计增长19%,而中国芯片设计增速为11.9%。这标志着中国芯片设计增速逐渐趋于理性,也反映出产业逐步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而非简单的数量扩张。

区域发展差异:长三角、珠三角表现亮眼,京津环渤海回调

在区域发展方面,魏少军教授提供了详细的地区数据。在2024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地区继续表现出色,而京津环渤海地区则出现了回调。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规模达到了3828.4亿元,同比增长16.2%,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7.3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国领先地位。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规模为1662.1亿元,同比增长11.2%,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3.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规模为985.5亿元,同比增长14.2%,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然而,京津环渤海地区的产业规模出现了回调,同比下降16.6%,这主要受到部分城市市场回调的影响。魏少军教授解释道,部分城市面临产业萧条或企业数量减少,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企业注销,部分企业正搬迁至其他支持政策更为宽松的地区,说明行业整体仍保持一定活力。

企业发展态势:龙头企业面临增长瓶颈,小微企业增速显著

在分析企业发展情况时,魏少军教授指出,尽管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整体企业数量在2024年增加至3626家,较2023年增长了175家,但行业的整体集中度并未显著提升。进入前十大设计企业的门槛从去年的65亿元回升至70亿元,但十大企业的销售总额却呈现下降趋势,从1829.16亿元降至1762.04亿元,下降幅度为3.7%。

这一现象表明,尽管行业整体增长,但龙头企业的增速相对乏力,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特别是面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崛起。魏少军教授强调,尽管进入销售过亿企业的数量达到了731家,比2023年增加了106家,但这些企业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大企业,反映出中国芯片设计市场的分化趋势。

魏少军教授指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整体人员规模呈现明显分化。企业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型企业减少至32家,比上年减少2家;员工规模在500至1000人的企业降至50家,比上年减少5家;而员工规模在100至500人的中型企业下降更为显著,减少了105家,仅剩356家。这些数据表明,大型及中型企业受经营压力影响,裁员现象较为普遍。

目前,小微企业占比仍然偏高。统计显示,员工人数不足100人的小微企业仍占企业总数的88%左右,是行业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反映出当前芯片设计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且行业资源分散化现象依然明显。

尽管部分企业裁员幅度较大,但行业新增了一些新兴企业,吸纳了部分从业人员,使2024年芯片设计行业的从业总人数与2023年基本持平。然而,随着人力成本的持续攀升,未来行业的人才结构和分布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2024年,行业人均产值提升至231万元人民币,约合32.5万美元。这一增长显示出企业在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应对全球市场竞争提供了积极支撑。

魏少军教授也提到了行业裁员的普遍现象,他指出,大型企业裁员的现象值得警惕,不仅可能因经营压力或效率低下导致,还可能反映出部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不够灵敏,导致产品开发与客户需求间的脱节。这一现象凸显了行业在管理、决策和效率提升方面的潜在改进空间。

产品结构与技术挑战:仍处中低端市场,创新亟需突破

魏少军教授指出,中国芯片设计行业仍然面临着产品集中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局面。2024年,中国设计企业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占比高达68.5%,但计算机芯片的比例仍然偏低,仅为11%。这一数据表明,中国芯片设计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依然偏向中低端,尚未在高端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他强调,这种结构性问题与中国芯片设计的技术积累密切相关。尽管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在计算机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高技术领域,仍然面临技术壁垒。未来,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争取在更高附加值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质量与创新:自我突破的关键

魏少军教授在讲话中提出,技术创新是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芯片设计必须注重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应用的全面升级。他强调,产品质量和技术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不断迭代,不断推动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他指出,应用创新将是中国芯片设计突破中低端局面的关键。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14亿人构成的庞大市场,这一市场为应用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机会。他呼吁芯片设计企业要加强对实际应用的关注,将产品的技术性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推动产品质量和市场适应性的提升。

思考与建议:创新与自立自强是未来的道路

在总结部分,魏少军教授提出了几点对中国芯片设计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注重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中国芯片设计行业必须加强对高端技术的研发,不仅要注重生产工艺的进步,更要在架构、微系统集成等领域进行创新。魏少军教授提到,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技术突破可能面临瓶颈,未来芯片设计可能更多依赖于架构创新和微系统集成,这也是中国芯片设计实现突破的关键路径。

其次,加强国内产业链协同。魏少军教授强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放缓,中国芯片设计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与国内制造商、EDA工具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通过技术合作提升整体产品竞争力,并推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再次,摆脱路径依赖,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魏少军教授特别提到,过去中国芯片设计行业在依赖先进工艺和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来必须转向自主创新,开发不依赖于先进工艺的设计技术,打造独立的技术生态系统。他呼吁企业家们要敢于创新,大胆突破,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芯片设计发展之路。

最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魏少军教授建议,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芯片设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未来,要加强对新兴市场需求的关注,特别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5G等新兴领域,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以提升整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强不息,赢得未来

魏少军教授最后总结道:“中国芯片设计行业在2024年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我们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市场拓展,唯有自强不息,才能赢得更辉煌的明天。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持续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芯片设计产业走向全球舞台的前沿。”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魏少军# #芯片设计#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