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英唐智控、华海诚科发起新并购,汽车产业进入实质性重组阶段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产业链# #重组并购# #英唐智控#
7.9w

继“并购六条”、上海《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之后,深圳也起草《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上市公司和产业企业并购重组助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推动A股半导体产业链重组并购,产业链企业也积极响应,本周又有英唐智控、凌云光、华海诚科等企业发起新一轮并购,雅克科技等并购案也快速进入收尾阶段。

与半导体行业一样,汽车行业的并购也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近期上汽集团、吉利集团纷纷对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进行整合,其中,单飞3年的非凡汽车重回荣威怀抱;通过股权结构优化,极氪实现对领克控股,另外,跨品牌整合也“犹抱琵琶半遮面”,更多重组并购案浮出水面在即。

又有3家半导体企业乘政策东风发起并购

深圳市委金融办11月16日表示,目前深圳已起草《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上市公司和产业企业并购重组助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相关正式文件等征求意见后会择机出台,据介绍,该措施共提出建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库等11条政策,力推产业链重组。

受益政策推动,产业链企业积极响应,重组并购计划陆续披露,其中本周又有英唐智控、凌云光、华海诚科等企业发起新一轮并购。

11月14日,华海诚科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需要,公司拟使用全部超募资金约2.87亿元及其利息收入、理财收益和自有/自筹资金通过股权收购形式取得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30%股权(对应标的公司认缴出资额2597.726万元),交易价格为4.8亿元。另外,华海诚科拟采取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方式,购买交易标的剩余7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1月14日,英唐智控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资产事项。公司股票自2024年11月15日开市时起开始停牌。据悉,本次交易的标的公司为深圳市爱协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签署意向协议的交易对方为:深圳市众人合咨询企业(有限合伙)、梁丕树(标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分别持有爱协生47.53%、13.12%的股份,亦有意购买标的公司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

11月13日,凌云光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凌云光及全资孙公司新加坡凌云光以现金形式收购由JAI GROUP HOLDING ApS控制的JAI 99.95%股权(其中4.38%为库存股),交易对价预计为1.03亿欧元。本次收购范围包括JAI及其子公司(不包含JAI Aviation ApS及JAI Inc.),即JAI所有工业相机业务。同时,在交割前或者交割后,凌云光拟以现金形式收购标的公司剩余0.05%股权,最终凌云光将持有标的公司100%股权。

受益政策驱动,更多产业链企业加速了行业整合计划,近日,景嘉微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如有合适的、优质的技术团队或企业标的,公司不排除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实现公司战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先一步进行并购重组的企业,相关并购事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雅克科技旗下雅克半导体已与SKenpulse公司签署了《交割协议》,已经按《股权收购协议》的约定完成本次交易的交割工作。

汽车产业拉开重组序幕

就在半导体产业链企业纷纷开启重组并购之时,此前推进迟缓的汽车行业终于进入重组并购的实质性阶段。

11月14日,吉利控股宣布对极氪、领克股权结构进行优化。有说法称,极氪是从领克分拆出来,现在又把领克收购了。对此,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回应调侃质疑,他表示,我觉得大家的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准确的描述是,极氪是从领克发展进化而来,是吉利对高端新能源的尝试,当初这个尝试也很冒险的,是一个全新的事情,现在是取得阶段性成功的。

对于为何要进行战略整合,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表示,如果不整合,两个品牌原本有很多可共享的方面,研发、架构,都会出现重复投资和叠加花费,但实际上吉利又同时是两个品牌的大股东,吉利的管理显然就很愚蠢,股东一定是看不下去的,特别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更加需要高效的整合资源,用规模推高竞争力。

事实上,上汽集团是最先对旗下新势力品牌进行整合的车企,上汽乘用车今年10月28日官微发布名为“上汽乘用车荣威飞凡,梦想融合,承诺加乘”的海报,并附带视频称,“荣威与飞凡不再独自奔跑,而是选择并肩前行。”这意味着飞凡在独立运营三年后,选择结束“单飞”,重新与荣威融合。

对于荣威与飞凡融合一事,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表示,飞凡脱胎于荣威,但2019年想荣威借整个市场的发展势头,在新能源、智能化上有更多发展,因此一步步有了R标,并安排飞凡一路尝试。“国内和我们这样去走的主机厂、汽车集团很多,也碰到这样、那样的机遇和挑战,但对我们来讲,荣威和飞凡是在一起的。”

除了如上两家汽车集团,其他传统车企、跨界造车的新势力品牌也在积极寻求重组并购之路,11月13日,比亚迪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就是否有收购造车新势力计划的相关问询回应称,“相关信息请以官方信息为准。”该回复虽没有明确指向,却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猜测认为,比亚迪或已有整合造车新势力的想法。

大折叠产品线推进遇阻

在半导体、汽车行业积极推进产业链企业并购重组之时,手机行业的新一代技术变革却推进遇阻。

据雷峰网报道,一手机品牌再次暂停大折叠屏手机产品线,内部正在重新规划大折叠屏产品定位,并暂停明年新品发布计划。

折叠屏手机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品类,华为、三星等品牌是少数能够在折叠屏产品上盈利的手机厂商,此外多数手机厂家都还处于试水阶段。

该报道称,在小折叠领域,小米的MIX Flip自发布以来,市场表现就尤为亮眼。供应链的最新消息显示,该机型的预期全生命周期销量为50万台,而今年的实际生产量已经达到了46万台。相比之下,定位大折叠的小米MIX Fold 4的总销量则未达到10万台。

此前OPPO、vivo等手机厂商也传出延后小折叠屏手机研发的消息,不过仍保留大折叠产品来维持高价位产品线。目前OPPO、vivo两家在小折叠方面有过讨论,但并未立项。

此外,主攻海外市场的手机品牌传音停止了折叠屏产品的开发工作。而魅族折叠屏手机的研发工作也已经暂停。

据博主 " 智慧皮卡丘 " 透露,魅族的大折叠屏手机研发项目已经停止,但平板产品的研发仍在进行中。同时,该博主还透露,魅族22系列手机将于明年发布。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了223万台,尽管与前一年同期相比保持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较之前八个季度的增长势头有所减弱。

自2019年折叠屏手机问世以来,这一新兴产品形态经历了五年的快速发展。然而,根据IDC的报告,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折叠屏手机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仍然只有3.2%。

分厂商来看,2024年第三季度, Huawei继续以41.0%的市场份额保持在折叠屏市场的领先优势,新推出的三折产品开辟了新的赛道;Honor折叠屏手机市场位居第二位,份额21.9%,分别位居横折和竖折产品市场二、三位;Xiaomi依靠新产品线Mix Flip的成功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后,第一次进入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前三位;Samsung随着新一代产品上市,市场份额上升到7.7%,位居第四;X Fold3系列凭借全面稳定的产品力,帮助vivo在只有一条折叠屏产品线的情况下保持在第五位,在横折产品市场上依然位居第三位。

(校对/邓秋贤)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产业链# #重组并购# #英唐智控#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