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下一步,将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创新重大机遇,重点强化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产业,持续推进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关键技术领域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二是强主体,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建立全国统一、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打造一批能力强、活力足、潜力大、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企业。三是强应用,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广智能制造参考指引,推进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四是强生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分类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供给企业和产品解决方案,构筑产业生态竞争优势。
据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7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8.78亿台,同比增长9%,其中智能手机产量6.54亿台,同比增长10.6%;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86亿台,同比增长2.7%;集成电路产量2445亿块,同比增长29.3%。
集成电路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新基建的基石。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与此同时,近年来人工智能也正在逐渐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之一,在“无芯片不AI”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相互促进,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除了工信部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表示,要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
今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了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县三项重点工作,例如在“质量强链”方面,国家已经启动十大标志性项目。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局长刘三江介绍,项目主要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需求,部署146项攻关任务。同时针对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核心器件、测试方法等关键技术标准短板,加快研制一批国家标准,推动制定一批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