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家桶”打造全新生态:OpenAI如何破局“困兽之斗”激烈夹击?

来源:爱集微 #ChatGPT# #GPT-4# #OpenAI# #大模型# #OpenAI#
8.4w

(文/陈兴华ChatGPT上线一年之际,OpenAI引领大模型实现了以惊人的速度进化。虽然其日前举办的首届开发者大会仅用时45分钟,但却大招频出,引发AI大模型产业圈一阵“惊雷”。从推出全新大模型、定制化GPT、应用商店和布局智能硬件等相关举措来看,OpenAI旨在逐步推动大模型迭代为AI智能体平台,并构建以ChatGPT大模型为基础的新生态体系。

不过,高歌猛进的OpenAI并非高枕无忧。目前,除了面临全球科技巨头及初创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并且不断推出富有竞争力的AI大模型,OpenAI与微软的合作也愈发展现出“亦敌亦友”的迹象,而其自身的现有体量是否能够支撑构建新生态的野心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另外,中国AI企业无论在大模型迭代还是在商用落地上也在“隔空”发起有力冲击。

平地惊雷:实惠“全家桶”拟打造全新生态

正如“Turbo”一词的中文含义“涡轮增压器”,OpenAI对这款最新大模型在长文本、知识库、多模态、模型控制、模型微调、高速率六大方面的功能均进行了“涡轮增压”。

其中,在文本输入上,GPT-4 Turbo的上下文窗口提升到128K,大约相当于300页纸的文字量;在知识库上,此前GPT-4知识库仅限于2021年9月之前,而GPT-4Turbo的内部知识库已更新至2023年4月;在多模态方面,GPT-4Turbo整合了OpenAI的图像创建模型DALL·E3、新的文本到语音模型TextToSpeech和开源语音识别模型WhisperV3。

此外,在模型控制上,GPT-4Turbo可以一次性调用多个函数,并且引入JSON模式以简化API调用过程和引入seedparameter以确保模型返回固定输出;在模型微调上,开发者可基于GPT-4进行定制化调试训练,而企业可以在首次开放的Custommodels开展模型定制;在高速率方面,GPT-4Turbo的速率限制即开放给API的token吞吐量提升达一倍。

可见GPT-4 Turbo的各项升级堪称“平地一声雷”,至于OpenAI对其进行多项重大升级的背景及原因是什么?这对行业的竞争和发展影响如何?记者咨询新版ChatGPT的回复如下:

如果说GPT-4Turbo的各项升级还只是秀产品力肌肉,那么推出GPTs与GPT Store则显示了OpenAI的生态雄心。其中,GTPs可以让用户无需编程,直接使用自然语言和文档资料等便可以创建自定义版本的ChatGPT。除了能使用内置功能,用户还可以通过向GPT提供一个或多个API定义定制化action,以允许GPTs集成外部数据或与现实世界交互

另外,OpenAI还计划在11月底上线GPT Store,以让开发者申请发布其创建的GPTs,而OpenAI负责进行相关审核和验证。据悉,GPT Store拟上架GPT排行榜,将设置生产力、教育和纯好玩等类别,颇有与App Store异曲同工的意味。OpenAI将向最常用、最有用的GPT支付收入的一部分,但是否会向发布GPT的创建者收费还未知。

进一步来看,GPT Store之于其几个月前Plugins store插件商店构成了“生态性升级”,这使得推动AIGC迎来“iPhone时刻”的ChatGPT或再缔造“App Store时刻”。对于GPT Store将来要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挑战分别是什么?记者咨询最新版ChatGPT的回复如下:

除了软件生态,OpenAI也逐渐展现出硬件上的野心。11月10日,OpenAI控股的Humane公司正式推出首款AI原生的可穿戴设备Ai Pin,这是一种安置在服装上的微型投影,不需要打字、触摸屏和下载众多管理和应用程序等,可以投屏在手掌上进行自然语言等交互,目标是“替代手机”,售价为699美元(每月需额外24美元订阅费),2024年开始发货

据了解,Humane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均出自苹果,具有丰富的软硬件设计经验,曾缔造了iPhone、iMac、iPad、iPod等多个经典系列产品。而OpenAI的开发者大会与AI Pin的发布“背靠背”,这或许并非巧合,毕竟OpenAI在三年前领投Humane的A轮融资后如今已成为其最大股东。未来,AI Pin将可大量调用GPT商店软件,从而引领OpenAI的硬件生态。

在战略作用上,AI Pin的横空出世让OpenAI大模型有了智能载体,实现端侧覆盖升级。对于OpenAI是否能通过AI Pin打造强大的硬件生态?记者咨询新版ChatGPT的回复如下:

基于持续数年的耕耘迭代,目前OpenAI旗下的GPT系列活跃用户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20%,周活用户数达到1亿人,同时已有200万开发者正在使用OpenAI的API。然而,据Analytics India Magazine的一份报告中称,OpenAI仅运行ChatGPT每天就要花费达近70万美元。从独角兽变成超级“吞金兽”,OpenAI“越玩越大”同时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生存压力。

在营收方面,OpenAI制定的目标是在2023年实现2亿美元的年营收,2024年达到10亿美元。对此,该公司一方面通过技术解放生产力,进一步提高GPT-4Turbo兑换商业价值的筹码,一方面全面性的大幅降低大模型的输入输出等各类成本。例如与原版GPT-4相比,GPT-4Turbo的输入token收费降至0.01美元,输出token的价格降至0.03美元。同时GPT-3.5Turbo 16K输入也降价至0.001美元,输出则降价至0.002美元等。

据悉,如今已有92%的财富500强公司在使用OpenAI的产品搭建服务,而GPT-4Turbo的“升级、降价”将进一步激发AIGC技术在各领域应用场景渗透。至于如何看待GPT-4 Turbo的商用前景?哪些企业或用户是潜在客户?记者咨询最新版ChatGPT的回复如下:

巅峰对决:“困兽之斗”面临内外部激烈夹击

众所周知,从最初作为一家与谷歌抗衡的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全球顶尖AI头部企业。预计其最新打造的GPT-4 Turbo将成为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最成功的产品,并继续支撑公司估值水涨船高,但OpenAI并非一家独大、高枕无忧。

一方面,谷歌、亚马逊和Anthropic等科技巨头及初创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并且接二连三推出富有竞争力的AI大模型。其中,谷歌自PalM2Gemini同时,还支持80多个第三方和开源模型;亚马逊除自Titan,投资了第三方AnthropicStability AI/AI21 LabsCohere等大模型;Meta则推出了开源大模型Llamma2等。这将对OpenAI形成一定夹击之势

另一方面,从推出GPTs与GPT Store以及布局AI硬件等举措可以看出,OpenAI显然拥有更远大的目标和野心,即将自身打造成一个独立于现有应用商店和分发方式的平台,乃至苹果化的自主软硬件生态。而这将直面苹果、英伟达等行业巨头的技术和商用竞争挑战。

简而言之,OpenAI拟构建以ChatGPT大模型为基础的新生态体系有助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商业落地,但目前在激烈竞争中也有“摊子”铺得过大之嫌。对于Open AI是否能持续领先与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竞争?记者咨询最新版ChatGPT的回复如下:

值得注意,OpenAI与其长期赞助人微软的竞合关系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据传微软和OpenAI之间已有嫌隙,双方的裂痕最早要追溯到去年11月。彼时微软正忙于将ChatGPT整合到Bing等一系列软件里,但Open AI提前发布ChatGPT公测版,并且在两个月内就将1亿个人用户收入囊中。这使得双方被塑造成佳话的扶持故事迅速进入直接竞争的阶段。

在OpenAI去年12月凭借ChatGPT一举成名之前,微软曾斥资10亿美元陪Open AI度过没有营收但亟需不断烧钱的漫漫长夜,并为OpenAI提供支撑大模型研发所需要强大算力的服务器,而OpenAI代价是允许微软通过Azure云业务销售自己的API。而当双方都在销售API等相同产品时,竞争和嫌隙也由此产生,不仅相互限制部分使用权限且寻求向外发展。

多年来,微软也一直在贯彻不依赖单一供应商的发展策略,因而成为了Meta此前发布开源Llama商用版的首选合作伙伴,而这本就是OpenAI大模型的替代品。到了今年829日,OpenAI“故技重施”,提前发布ChatGPT企业版再次抢了微软自家产品的风头。这是继个人用户争夺之后,OpenAI在微软的腹地企业用户上展开的正面交锋。

随着OpenAI不断“进化”,其与微软“亦敌亦友”的竞合关系也愈发走向台前。对于如何看待目前OpenAI与微软的合作及竞争关系?记者咨询最新版ChatGPT的回复如下:

此外,OpenAI也面临中国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挑战。根据研究机构统计,目前中国累计发布超过130个大模型,2023年上半年AIGC领域的融资事件57起,已披露融资总额63.13亿元,涉及投资机构数66家。8月31日,百度、字节、商汤、中科院旗下紫东太初、百川智能、智谱华章等8家企业/机构的大模型,已首批正式上线开始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显然,国内大模型企业正在加速追赶GPT-4。其中,百度于10正式发布了心大规模的4.0版本,并称其实现了基础模型的全面升级,在理解、生成、逻辑和记忆能力上都有显著提升,综合能力“与GPT-4相比毫不逊色”;同月,阿里方面也在云栖大会上发布千亿级参数大模型通义千问2.0,并称其在10个权威测评中综合性能超过GPT-3.5Llama 2等。

在OpenAI致力于通过多种措施推进商用化同时,国内企业同样也在积极推动大模型商业落地。例如百度云近半年来已与约10个大型央国企单位签订协议,共同探索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360推出的大模型“360智脑”凭借在实际场景的多维应用,已为公司创造近2000万元相关收入;商汤、百川智能、讯飞等公司也在各垂类领域不断斩获商用成果,推进更多企业机构在金融、政务、制造、医疗和企业服务等各领域将相关大模型投入实际生产场景。

放眼全球,唯有中美两国处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第一梯队,具备引领产业发展以及相互竞争抗衡的综合实力。而Open AI作为美国AI公司代表,是否正面临中国AI大模型企业的强力挑战?以及中国AI大模型应如何提升竞争力?记者咨询最新版ChatGPT的回复如下:

(校对/张轶群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ChatGPT# #GPT-4# #OpenAI# #大模型# #OpenAI#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