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三周年:为一、二级市场铸桥 硬科技的创投才刚开场

来源:爱集微 #科创板# #三周年# #一级市场# #硬科技# #注册制#
3.7w

()科创板运行的三年,促进了资本和产业的有效对接,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平台,也为整个硬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资本动能。

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来说,科创板的出现正逢其时,解决当时困扰市场的很多问题,引发了硬科技投资的大潮。如今,三年时间已过,投资者是怎样看待科创板,对未来又有何种期望呢?

树立硬科技投资信心

在整个产业投资链条中,一级市场投资的重要性无可比拟。来自一级市场的资金注入是企业创新和产业生态化的重要支撑,并对二级市场形成先导效应。

整个一级市场层次划分相对明晰。在早期,投资机构要研判产业方向、技术路径,为企业提供多种资源支持;在中后期,商业模式、盈利状况和市场规模是机构最为关注的,要投入的资金量也更为巨大。不同机构要在不同阶段各尽所长,就需要一个生态良好的完整市场,以形成资本接力、良性循环。其中,退出是链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元禾璞华投委会主席陈大同告诉集微网,国内半导体行业的骨干企业大都是由VC投资孵化出来的,但是此前退出渠道不畅,一度阻碍了创新体系的发展。

这种情况在2018年达到高峰。当年,政策调整使得IPO通过率降到多年内最低,使资本退出率跌至“冰点”。据相关机构统计,当时国内一流PE投资机构的总退出率为28%、国内一流VC的总退出率为16.34%。同时,资管新规以及金融行业去杠杆、加强风控等各项政策影响,PE/VC募资难度不断加大。双重压力之下,创投交易的数量和金额都大幅降低。

另一方面,半导体企业的创新周期较长,从原创技术的孵化,到技术逐步成熟,直到产品最终进入市场并达到一定规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基金的寿命有限,时间上难以匹配。加之半导体投资门槛很高,主流的VC/PE机构多聚焦于互联网,热衷于模式创新项目,回报周期长的半导体等硬科技创业也就成了“冷门”赛道。

但仅用一年时间左右,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就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形势扭转的关键就在于科创板的推出。为一级投资市场注入源头活水,为投资机构提供高效的退出渠道,无论是投资者的信心还是科技企业的发展动力,科创板都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科创板给了投资人敢于投硬科技的信心,”粒子未来基金创始合伙人杨磊表示,“科创板解决了非盈利公司可以上市的问题,将评定企业的标准划定在科创属性、成长性等方面上,标志着评价体系中心回归到公司竞争力本源之上。”

通过引入注册制,降低发行上市门槛,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等一系列举措,科创板为半导体等硬科技企业创造了一个长期而高效的融资场所,参与一级市场投资的机构则新增一条优质退出路径,从投资到退出再到投资的良性循环终于成型。

数据显示,科创板的设立激发了创投机构投资热情,97%的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创投机构投资,一、二级市场良性互动局面已经显现。

以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审视,科创板的出现加速了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的成型。正如陈大同所言,“科创板的开启,让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真正的实现。”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这是科创板的定位。

在运行的三年期间,科创板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个定位。仅以半导体行业而论,已有66家相关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占据A股同类公司的大半江山。截止6月21日,科创板总市值前10中有4家半导体产业公司,中芯国际更是排名第一。

这些半导体企业的成长性表现突出,2021年年度报告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81%和43%,全部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同时,全年研发投入金额176.6亿元,同比增长15.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1%,跻身A股同行业公司前列。

以科创和持续竞争力为核心

科创板为什么能获得一级市场的认可,就是因为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涵盖发行、上市、交易、治理、退市等一系列环节。

注册制试点是所有创新中的重点,突破了发行上市领域的固有限制,使科创企业上市更容易、发行上市更可预期、发行上市定价更自主。

相较于以往,证监会与上交所在实施科创板股票发行注册中的有关职责有了更明确的划分。上交所负责股票发行上市审核,受理企业申请后,主要基于科创板定位,审核判断企业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在陈大同看来,注册制把股票发行审核的权利下放到交易所,促进了交易所之间的竞争,配合新的股权激励等措施,对如今科创板半导体板块的成型功不可没。

注册制并不意味着彻底取消门槛,恰恰相反,科创板一改过去的“唯利润论”,更加关注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和科创属性,实际提高了上市企业的质量。

为了更加科学评估半导体等科创企业早期的竞争力,科创板设置五套差异化的上市标准,引入了“市值”指标与收入、现金流、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为各种类型的企业提供了灵活的上市标准。特别是标准五,为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尚未盈利或者达到规模营业收入的企业提供了发行上市的可能。

科创属性是评定企业上市的另一重要指标。杨磊表示,“从第一批上市企业来看,科创板没有偏重于公司数量,而是更强调企业的科创属性。”

为了提供具体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交所发布了《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根据这两个规定,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与科创板定位把握之间,建立了直接对应关系。

此后,证监会对科创属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在继续完善。2021年4月16日,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将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将由原来的“3+5”变为“4+5”。 

上市标准的多样化也让科创板更具多样性和活力。“按照以前的上市标准,上市公司的指标往往变得千篇一律,但科创板就有了多样化的表现”,杨磊认为这恰是一件好事,“个股两个主要评定指标是流通性和PE(市盈率),科创板中不管是流通性还是PE,各公司差别都很大,这种分层现象正是一个健康市场的体现,使市场中的优秀投资标的易于被发现。”

共同成长、开启新航程

伴随科创板开启的三周年,一级投资市场的机构也在不断成长。当科创板解决了一级市场的的退出渠道,资金端问题之后,创投机构最需要的就是投资模式和理念的变化。

以硬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驱动力。投资机构要认清这种趋势的变化,才能在历史大潮中找准定位。

科创板的推出,能够改善高科技投资收益预期,提升创投机构投资高科技项目意愿,但是只有回归企业长期成长价值本源思维,才可获取应有收益。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更加深入产业,更加坚定信心,才是实现价值投资的根本。

陈大同回顾了自己的投资历程,“在很多人不投半导体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投资,当被投企业最终在科创板上市,证明了半导体的投资回报率并不弱于投资互联网,这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实际上,很多投资机构已经在这三年中开始转向硬科技投资,并将投资阶段前移。正如一位资深投资人所言,科创板拓宽了投资机构的退出渠道,缩短了退出周期,使得其退出之后能再将资金注入一级市场,投入到处在更早期的企业中。这样就使得硬科技的创新获得了更多的资源,让创新、创业、创投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科创板让一级市场的生态更为完善,因而对于科创板的未来,投资人都有着自己的期许。杨磊表示,科创板的根本定位就是科创,所以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下去。

陈大同则希望科创板能推动上市企业实行并购,“创业公司最终的退出,大部分都不是独立上市,当并购发生的时候,才是这个市场真正成功的标志。”

(校对/Andrew)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科创板# #三周年# #一级市场# #硬科技# #注册制#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