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陆续拉开帷幕,科技圈比较关注的几位互联网大佬们的参会提案也陆续公布,今晚(2017年3月3日),在北京新世纪酒店二层宴会厅,马化腾就自己即将提交的提案举办了媒体沟通会。作为人大代表,马化腾已经连续四年参加了两会,随着“参会年龄”的增长,提议的方向也在不断增多。
今年马化腾共有七个提议,从内容上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向,深圳科技业的发展、互联网生态健康与安全的建设与数字化产业的推进。从腾讯去年的业绩来看,这七个提案与腾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以下是提案相关摘要:
一、《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 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
湾区经济是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经济形态。回顾过去几十年世界发展,美国、日本等国的湾区经济为本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创新动力和完善的生态支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珠三角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已成为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政策支持、产业聚集、创新能力、金融服务等领域优势明显,有意愿、有条件、有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湾区,抢占未来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领先位置。着力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不仅有助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和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更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旧金山湾区集中了全美40%以上的风险资本投资,专利授权数量占全美 15.2%,涌现出谷歌、苹果、英特尔等一批知名企业,GDP 占全美 3.43%,共有世界五百强企业 14 家;纽约湾区 GDP占全美 8.36%,共有世界五百强企业23家,以银行保险业、金融科技为主;东京湾区GDP占日本三分之一,共有 44 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以三菱、丰田、索尼等为代表的机械、汽车、电子产品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全球领先。从上述湾区发展来看,科技创新离不开研发能力、科技金融、开放生态、现代制造业等创新资源要素的全方位支撑,科技湾区这座“创新熔炉”只有汇聚各种要素才能产生聚集效应,助力产业升级,为本地区、本国科技产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粤港澳科技湾区发展现状:(一)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粤港澳湾区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三)粤港澳湾区发展潜力仍有待挖掘和释放。
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具体建议:(一)建立粤港澳科技湾区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制定 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政策;(二)发挥香港“超级联络人”角色,为科技产业创新牵线搭桥;(三)坚持不懈引进高端人才,建设全球创新人才“栖息地”;(四)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产业,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五)发挥强企引领作用,促进香港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国际竞争力。
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的建议》
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是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是防范和应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风险的必要途径,也是引导互联网企业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网络产品的方向指引。
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许多矛盾亟待破局:(一)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传统刻板观念,与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的科学网络观不相适应;(二)网络文化产品内容滞后、形式单一,与未成年人多样化的网络文化消费需求不相适应;(三)监护人个人网络素养和履行监护责任的能力, 与当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新应用层出不穷的现状不相适应;(四)负有管理引导责任的各部门联动不足、宣传教育不够,与未成年人安全健康上网亟待综合保护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
关于全面加快建设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构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同心圆的建议:(一)凝聚共识,以科学网络观指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二)综合治理,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安全可靠的上网环境;(三)加强教育,提升青少年网络媒体素养,增强辨别能力;(四)产业引导,鼓励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消费;(五)协力同心,共同建设高效科学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
三、《关于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科技产业在全球多个领域已处于领先位置,网络强国战略开始全面实施。与此同时,作为重要基石的网络安全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大数据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个体权益、公共秩序、国家安全均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 (一)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全球化;(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全民化;(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产业化。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面临的主要难点: (一)个人信息高速增长交错复杂;(二)黑色产业规模庞大分工专业;(三)社会治理模式滞后压制不足。
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建议:(一)建议强化政府管理与推动社会共治并行;(二)建议加大打击力度与加快法制建设并行;(三)建议加强行业自律与加速标准制定并行;(四)建议施加重点保护与开展广泛宣传并行。
四、《关于全面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
2013 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对海绵城市进行了定义和顶层部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重点、方向和路径,指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截至2016年底,全国30个国家试点城市和88个省级试点城市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已经全面展开,建设进展较为顺利,试点城市对全国各省其他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初步显现。与此同时,各试点城市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式。比如,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深圳正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深圳本土企业, 腾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与深圳市政府及相关环保组织合作, 利用腾讯技术优势,尝试搭建海绵城市智慧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对气象数据、雨水汇集量、土壤湿度等进行全面监测,并在云端实时整理和分析, 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决策。
我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一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法律保障与支持有待加大;二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需要加强;三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社会力量参与有待挖掘;四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全民认知度需要提高。
下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法律法规,明晰参与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二是加快探索海绵城市智慧化管理运营模式;三是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国际交流;四是提升海绵城市的社会认受度。
五、《关于充分发挥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 掌握全球文化产业主导权的建议》
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历经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泛娱乐”等中国特色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数字内容企业,数字内容产业逐渐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振兴与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柱。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有利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为国家战略提供“软”支撑。当前,数字内容产品在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产品创作、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阵地。欧美日韩等文化发达国家与地区将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作为重要战略,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内容生产、发行与消费市场之一。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3.91亿、网络文学用户2.9亿、网络视频用户5.04亿、网络音乐用户5.01亿。腾讯、万达、阿里等企业不断布局全球性内容生态,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与资本实力,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数字内容企业。同时,我国数字内容产品正逐渐得到国际文化市场的认可。
充分发挥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掌握全球文化产业主导权面临的问题:(一)社会对数字内容产业正面评价不足,与其战略位置不匹配;(二)我国原创优质内容匮乏,与全球巨大文化市场不相匹配;(三)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高端人才稀缺,与数字内容市场的繁荣不相匹配;(四)数字内容产业面临国内监管和国外政策门槛的双重压力。
充分发挥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掌握全球文化产业主导权的建议:(一)重新定位数字内容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二)加强翻译与运营人才培养;(三)为我国数字内容的创作、创新营造适度宽松的政策环境;(四)加强海外市场培育与维权。
六、《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建议》
截止到2016 年底,中国的网民数达到7.31亿,网民占人口比例达到54%,其中手机上网用户数达到 6.95 亿。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已经与传统金融、医疗、教育、 交通、专业服务等行业深度融合。我们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充分发挥我国作为世界互联网最大单一市场的优势,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网络强国战略落地。
互联网企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引擎,在网络强国战略中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能力和作用,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加快”,为建设网络强国提速换挡。(一)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二)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三)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四)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五)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六)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相关建议:(一)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全社会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二)加快推进网络惠民及网络扶贫工程,缩小数字鸿沟;(三)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助力存量经济转型升级;(四)创新监管模式和理念,扩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扩大中国互联网的国际影响力。
七、《关于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议》
创新正加速重塑全球经济版图和力量格局,未来世界无论是国家间的竞争,还是城市间的比拼,突出表现在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的较量。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加快建设深圳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这是国家对深圳新时期赋予的重大使命。建议支持深圳建设创新特区,在新经济市场准入、行业监管等方面综合授权、先行试点,率先营造国际领先的创新创业制度环境,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探索新路径、创造新经验,勇当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一)建设若干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是我国跻身世界强国的战略需要;(二)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是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的战略选择;(三)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是我国建设一批世界先进城市的有效路径。
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具备良好条件。(一)创新型产业发达;(二)创新型企业众多;(三)创新能力较强;(四)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完善。
具体建议:(一)支持深圳在营造创新创业法治环境上先行先试;(二)支持在深圳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三)支持深圳在新经济准入监管制度改革上先行先试;(四)支持深圳在构建开放创新体系上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