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收藏

  • 点赞

  • 评论

  •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一周芯热点】美商务部将中国电科48所等六家中企列入实体清单、华为芯片采购量暴跌、供应链移出中国大陆消息持续发酵

来源:爱集微

#一周芯热点#

02-12 15:55

集微网消息,2月6日-2月12日,“供应链移出中国大陆”的消息仍在发酵,一有消息称美国三大半导体设备巨头由于美国政府祭出的设备禁令导致在华营收缩水,将非中国籍员工转移出中国,增加东南亚产能以应对、二是半导体封测巨头日月光投控在法说会上透露计划将25%封装产能转移出中国大陆;同时美国依旧加码打压中企,一方面将中国电科48所等六家中企列入实体清单,另一方面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政府计划禁止对部分中国科技公司投资;中国大陆厂商方面,Gartner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华为芯片采购量暴跌、中芯国际披露了2022年财报,同时公布四大项目最新进展、市场消息称紫光集团将接手格芯成都烂尾晶圆厂;另外本周“裁员”的消息仍在持续,戴尔、Arm、美光均有涉及。一起来看看本周半导体行业发生了那些大事件?

1.传美国三大芯片设备商将非中国籍员工转移出中国、增加东南亚产能

据五名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10月以来,应用材料、泛林集团和科磊这三家美国半导体设备公司采取了两个措施,或者将非中国籍员工从中国转移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或者不断增加东南亚的产能。

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一名知情人士称,“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这些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适当地服务于中国市场。许多非中国籍员工可以选择被派回公司的本土市场或派往东南亚。”

一家为泛林集团和科磊服务的子系统供应商的高管表示,这种趋势是在去年年底出现的。“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客户一直要求公司加快对他们在东南亚地区的支持。我们还注意到他们已经增加了那里的员工。”

据悉,美国政府在去年 10 月份实施了出口管制措施,如果其中包含美国技术,将严格限制中国获得用于先进芯片制造的生产设备。

2.半导体封测大厂计划将25%封装产能转移出中国大陆

投资者问及日月光投控系统级封装(SiP)产线高度集中在中国大陆,是否有意分散产线?对此,该公司财务长董宏思回应称,部分产线正在中国大陆以外例如越南建厂,相关工作持续进行中。预估未来日月光投控约25%的系统级封装产能将转移到中国大陆以外。

据台媒报道,日月光投控营运长吴田玉在谈及地缘政治对封测产业影响时指出,未来数年,大部分高端封装产线仍将会在中国台湾,公司向客户确保高端封装需求将会获得满足。吴田玉表示,有客户要求在中国台湾以外扩大产能,公司持续按照客户需求,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地扩充产能,满足客户在中国台湾和中国台湾以外对传统封装产能的弹性需求。

据悉,日月光投控于2021年12月宣布,将其大陆四家工厂及业务以14.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智路资本。日月光投控当时表示,借由完成本交易,日月光可望优化旗下封测事业在大陆市场的战略布局及资源有效运用,进而强化日月光在大陆市场的整体竞争实力。

3.日本半导体设备巨头证实:中国客户要求加快产品交付

东京电子上调了今年的盈利预期,表明这家全球芯片制造商的关键供应商预计需求将超过预期。

东京电子将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上调了6%,至5800亿日元(合44亿美元)。该公司高管在财报会上表示,“由于担心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提高无法获得设备,许多中国公司正在加快投资计划并要求将交货时间提前。”

去年11月,东京电子在美国对中国贸易实施制裁后大幅下调了预测。东京电子财务总经理Hiroshi Kawamoto称,由于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无法向中国客户交货,去年第四季度设备市场出现了下滑,但人们担心的需求下降并没有出现。

近日有消息称日本和荷兰同意加入美国的行列,对中国出口芯片设备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外界密切关注东京电子对这一消息的反应。Kawamoto表示,“中国将继续是东京电子的重要市场。我们不仅仅经营尖端设备。”

4.美商务部将中国电科48所等六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2月10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以支持中国军事现代化为由,宣布将六家位于中国的实体列入实体清单。这六家实体包括:Beijing Nanjia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48th Research Institute(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Dongguan Lingko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东莞凌空遥感科技有限公司)、Eagles Men A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EMAST)(铱格斯曼航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Guangzhou Tian-Hai-Xi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广州天海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Shanxi Eagles Men A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山西铱格斯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被列入所谓实体清单(Entity List)的企业,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授权,才能取得美国的产品和技术。

据悉,美国认为这六家企业均与所谓的监视气球计划有关。美国商务部工业暨安全事务次长艾斯特维兹(Alan Estevez)10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高空气球的使用,侵犯了我们的主权,并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5.消息称拜登政府计划禁止对部分中国科技公司投资

三位消息人士称,拜登政府计划直接禁止对一些中国科技公司的投资,并加强对其他公司的审查,这是其遏止美国公司涌入中国敏感领域的数十亿美元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两位消息人士称,该禁令预计将适用于一些与芯片生产相关的投资。消息人士还表示,即将出台的规定可能会效仿美国10月份对向中国出口美国人工智能 (AI) 芯片、芯片制造工具和超级计算机等技术施加的全面新限制。

该计划将在白宫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公布的行政命令中列出。对此,白宫拒绝置评。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任何限制或打压都不能阻止中国科技发展的步伐。” “美国政客对中美正常经贸合作无端设限,只会……错失发展机遇。”

除了对一些投资的禁令外,大量交易将被视为“通知即走”,要求投资者只需将其计划告知政府,而不存在不批准的风险。

6.2022年全球十大芯片买家有八个采购量下滑:华为削减最多

近日,Gartner数据统计,全球前十大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芯片支出在2022年减少了7.6%,占整个市场的37.2%。值得注意的是,十大买家中有八家2022年的芯片采购量只有三星电子和索尼在增加,华为芯片购买量削减最剧、下降19.4%

Gartner高级总监分析师Masatsune Yamaji表示,2022年,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压力大幅削弱了对PC和智能手机的需求,影响了全球OEM的生产,导致主要的OEM都无法提高单位产量和出货量。

此外,中国疫情期间的清零政策也导致严重的材料短缺和电子供应链的短期中断。汽车、网络和工业电子市场的半导体短缺持续存在,提高了芯片平均售价 (ASP) 并加速了这些市场的半导体收入增长。以上因素,导致头部的OEM在2022年这一整年的半导体总支出中所占份额较2021年有所下降。

不过,2022年的十大芯片买家较2021年未发生改变。其中,苹果和三星电子保持前两名,华为保持在第七的位置。

7.中芯国际2022年营收突破72亿美元,同比增长34%

2月9日晚,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龙头厂中芯国际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单季度营收为16.213亿美元,环比下降15%,毛利率为32%,业绩符合公司对行业的判断和给出的指引。2022年全年销售收入达72.733亿美元,同比增长33.6%。

中芯国际在财报中指出,2022年第四季资本开支为19.871亿美元,2022年资本开支约为63.5亿美元。2023年资本开支与本年相比大致持平,主要用于成熟产能扩产,以及新厂基建。同时,财报显示四季度公司研究及开发费用从2022年第三季的1.829亿美元增加至1.975亿美元。

公司表示,至2022年底,中芯深圳进入投产阶段,中芯京城进入试生产阶段,中芯临港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中芯西青开始土建。中芯京城因瓶颈设备原因,量产时间预计推迟一到两个季度。

8.传紫光集团将接手格芯成都烂尾晶圆厂

据科技新报报道,市场消息传出,紫光集团有可能接手格芯位于四川成都的烂尾晶圆厂。而做为交换条件,则是成都同意出资投资紫光集团。

该报道指出,市场人士表示,成都政府找上紫光集团的原因,除了其为中国本土企业之外,紫光也有相关晶圆厂的运作经验。根据当时格芯成都厂员工的透露,晶圆厂内根本没有设备,等于是一个闲置烂尾建筑。

据悉,格芯成都厂曾计划分为两期的工程进行建设。第一期是建立 12 英寸晶圆的生产线,并转移格芯新加坡厂的技术,预计于 2018年底投产。第二期则规划导入德国厂所研发的 22 纳米 SOI 制程技术,计划 2019 年开始进行试产。但格芯于2018年10月取消成都厂项目投资后,占地1000多亩的成都格芯早已名存实亡,一直在寻找接盘者。

9.戴尔将裁员约6650人,约占全球员工5%

戴尔将裁员约6650人,公司发言人称,裁员人数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5%。

据彭博社报道,戴尔副董事长兼联合首席运营官Jeff Clarke(杰夫克拉克)近日在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戴尔正在经历“消费电子市场逆风继续侵蚀,未来不确定”的市场状况。据戴尔发言人称,裁员约占戴尔全球员工人数的5%。此次裁员完成后,戴尔员工人数将降至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我们以前经历过经济衰退,我们已经变得更强韧,”Jeff在给员工的报告中写道。“当市场反弹时,我们将做好准备。”

10.Arm中国被曝裁员近百人,大多是研发工程师

据三位熟悉的消息人士称,Arm中国上周裁员 90-95 人,以应对今年充满挑战的业务前景与情况。

其中两位消息人士称,失去工作的人大多是研发工程师。裁员前,Arm中国约有700名员工;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去年母公司 Arm Ltd 的全球裁员影响了其多达15%的员工,但当时Arm中国并没有裁员。

去年的裁员发生在英伟达由于监管障碍未能接管 Arm 之后。此次出售的失败标志着软银在其投资组合的估值面临压力时筹集资金的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11.传台湾美光无预警裁员 将有千名员工受到波及

近日,存储器大厂美光也开始裁员与减薪,部分台湾员工近期爆料开始裁员了,指出台湾美光无预警裁员,“十分钟通知走人”,引发政府部门关切。台湾美光2月10日发出声明,证实今年将透过自愿离职、人员精减和减少外部招募的方式,缩减约10%的全球员工数。

但台湾美光并未透露预估裁员规模及人数。台湾美光是美光全球最大DRAM基地,员工人数约1.1万人,预计2月底前将有千名员工受到波及。据悉,台湾美光由各部门决定名单,以达到裁员目标。

去年12月份,美光科技宣布在全球削减10%员工。而不久前,其开始在新加坡裁员。

(校对/李梅)

责编: 李梅

赵月

作者

微信:zhaoyueyue117288

邮箱:zhaoyue@ijiwei.com

作者简介

关注硅晶圆、存储、CIS、电源管理IC、驱动IC、专利诉讼等领域。微信号:zhaoyueyue117288

读了这篇文章的人还读了...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