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收藏

  • 点赞

  • 评论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工信部: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

来源:爱集微

#工信部#

#金壮龙#

#小巨人#

01-05 16:45

集微网消息,日前,《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

金壮龙表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稳增长工作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回稳向好。

一是加大稳增长政策供给和落实力度。近期,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17条政策举措,在扩大市场需求、提升供给质量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我们将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接续措施,充分释放政策累积效应。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调度、形势研判和政策储备,适时推出更多政策措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工业经济加速恢复。

二是聚焦重点行业和地区,稳住工业增长基本盘。针对机械、石化、轻工、汽车、电子等规模大、占比高、带动性强的支柱行业,分业施策、分类研究制定稳增长工作措施。针对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增长快、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打造更多新的增长点。支持工业大省“勇挑大梁”、多作贡献,支持各地区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增长目标。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同效应,形成更多经济增长极。

三是全面实施“十四五”系列规划,提振制造业有效投资。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专项,组织地方和有关方面抓紧论证,尽早启动实施,形成实物工作量。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等稳投资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瞄准高端、智能、绿色发展加大投入。深化产融合作,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投放支持。充分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加强制造业重大外资项目服务保障,鼓励支持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四是积极扩大消费,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着力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实施新能源汽车领跑强基工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开展百城千企进万家活动,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推进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大力培育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

金壮龙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已形成完备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信心决心,聚焦自立自强,统筹发展和安全,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一是提高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完善“揭榜挂帅”等市场化机制,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加快突破一批产业链短板瓶颈。扎实开展强链补链稳链行动,坚持全国一盘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不断丰富产业生态,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产业基础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我们将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再培育若干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发挥重点实验室作用,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急需基础产品,培育更多专注产业基础的优质企业。

三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我国在部分重要领域已形成规模和技术优势,要加快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打造一批中国制造名片。进一步巩固移动通信行业领先优势,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进6G技术研发。同时,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提升光伏产业竞争力,推动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产业组织结构优化,鼓励采取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提高重点行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资源掌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效率效益。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五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我们将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物联网、车联网、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做好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谋划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此外,金壮龙表示,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校对/刘沁宇

责编: 赵碧莹

姜羽桐

作者

微信:

邮箱:jiangrt@ijiwei.com

作者简介

少年优遊人間

读了这篇文章的人还读了...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