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孟樸:持续推动5G技术演进及应用扩展 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来源:爱集微 #年终盘点# #高通# #孟樸# #5G#
2.2w

【编者按】2022年,半导体行业依然在挑战中前行。后疫情时代、行业下行、地缘政治等因素仍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及生态。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如何发展?新的挑战又会从何而来?为了厘清这些问题,集微网特推出【2022-2023专题】,围绕热门技术和产业,就产业链发展态势、热点话题及未来展望做一详实的总结及梳理,旨为在行业中奋进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可以参考的镜鉴。

本期受访嘉宾: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 孟樸

携手中国生态伙伴,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2022年是5G落地商用的第四年,中国不仅建设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商用网络,还在积极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高通公司正在与中国众多杰出的创新型公司携手合作,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推动5G扩展,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据孟樸介绍,在智能手机领域,2022年,高通在中国的众多合作伙伴厂商和品牌,包括荣耀、iQOO、努比亚、一加、OPPO、红魔、Redmi、vivo、 Xiaomi、星纪时代/魅族和中兴等,率先采用第二代骁龙8旗舰移动平台,推动商用终端的面市。

在XR领域,5G的发展将为XR带来广阔前景和无限可能,加速开启“元宇宙”空间计算新时代。2022年3月,高通公司宣布设立总金额高达1亿美元的骁龙元宇宙基金,支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创新。2022年7月,中赫集团、中国移动和高通公司联合宣布,计划基于“5G+XR”赋能的5G无界XR赛事体验方案,打造数实融合的北京工人体育场 “工体元宇宙”全新应用场景。

此外,孟樸表示,5G赋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是下一个移动智能终端的蓝海。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及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对于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政策法规、资源和标准等多方面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迅速发展。这也为高通与中国合作伙伴加强协作、携手同行提供了良好契机。2022年初,高通公司展示了骁龙数字底盘的强劲发展势头,支持全球汽车制造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数字化转型,其中包括吉利、长城、集度、理想、蔚来、上汽、小鹏等众多来自中国的领先品牌。2022年8月,魏牌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亮相,这是中国首款搭载高通 Snapdragon Ride平台的车型,成为高通公司携手中国生态系统,持续扩展合作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体验的重要成果。

在物联网领域,高通公司一直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全球的业务发展。在2022年初举办的美国零售联合会年度展会NRF2022上,高通携手华冠通讯、猎户星空、商米等合作伙伴演示了多项数字化零售技术,不仅让观众们近距离体验创新科技赋能的新零售,同时也借助这个展会平台继续助力中国伙伴开拓全球市场。2022年9月,高通公司联合“5G物联网创新计划”参与企业——移远通信,在2022 MWC拉斯维加斯上,联合展示了支持WiFi和5G蜂窝链路聚合的5G蜂窝模组,这是“蜂窝链路聚合技术”首次被引入PC、笔记本电脑市场,极大地提升了移动办公用户的上网体验。这也是高通支持客户将最新5G技术扩展至更广泛的领域,实现差异化,拓展全球业务并取得成功的又一例证。

2022年“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国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商飞发放了涵盖毫米波频段的企业5G专网频率许可,可以更好地实现5G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等技术优势。高通也正在通过自身的力量,与业界、政府合作开展5G应用灯塔项目。2022年2月,高通公司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在通力电梯江苏昆山工业园开展5G全连接工厂项目,联合中国电信、移远通信等多方产业链伙伴为工业智能制造提供5G接入能力,实现基于5G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产管理应用。 这次高通携手多方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的5G全连接工厂项目,致力于构建工业现场的网络支撑能力,打造基于5G技术的灵活组网模式,提升“云、网、边、端”一体化协同能力,也将为相关制造行业5G全连接工厂建设起到借鉴作用,为5G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行业空间。2022年3月,高通联合中兴通讯,完成了应用于智能电网的、端到端5G时间敏感网络的验证,以支持电网差动保护等业务,从而加速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能源的部署,赋能绿色电网。

通力电梯江苏昆山工业园5G全连接工厂项目

孟樸表示,未来高通将继续与中国合作伙伴通力协作,把握5G、AI、云计算等重要技术推动下的关键行业趋势, 比如5G向企业网络扩展、万物连接至云端、AI在边缘侧规模化、物理和虚拟空间结合、行业数字化转型、辅助驾驶规模化等等,在紧密合作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行业周期性一直存在,5G、XR、汽车领域机遇广阔

2022年,半导体产业在复杂多变且充满挑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前行,如何看待当下以及未来的产业发展环境?

孟樸指出,半导体产业的周期性一直都存在,且周期较长,又快速多变。与此同时,挑战的经济环境波及到了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和其他非必需品的需求,这对半导体行业也产生了影响。Gartner预计2022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下降7.1%,不过在这其中, 全球5G手机出货量将达到7.1亿部,比2021年增长了29%。实际上,这更加体现了存量市场每年的变化主要是消费者的换机需求,而5G发展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今后还是会有很多机会。

比如,要实现5G的全部潜能,一定要有高频段毫米波这样的频谱资源支持。此外,5G的网络建设也是一个过程。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国开通了228万个5G基站,而中国有将近600万个4G基站。所以,应当把5G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来看待——随着5G基站布网更加密集、频谱更多,相信5G未来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而且手机是最大的消费电子行业,因此今后还是有很多的机会。

此外,孟樸表示,高通在和中国厂商共同推动5G发展时,一直希望中国5G发展能够“走出去,走上去”。“走出去”是指一定要发展海外市场,毕竟中国人口只占全球人口的20%。同时,一定要“走上去”,发展高端产品。当前,中国的手机厂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占据40%左右,但是在高端产品市场,例如400美元以上的细分市场中,还有很大的发力空间。因此,行业要一起努力,支持中国手机厂商把高端产品做好。这样不仅可以服务于中国的消费者,更能在全球不同的主流市场做的更好。

除此之外,孟樸强调,也要从智能手机的概念里跳出来,将手机看成是智能终端的一种形态,这样也会发现未来的机会越来越多。从高通的角度,通过统一的技术路线图,将产品和技术优势从智能手机拓展到其他智能终端。其中XR(扩展现实),即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的总称,是目前高通非常看好的行业之一。今后随着技术以及各种光学器件的发展,XR设备市场规模将比肩智能手机。此外,如今汽车不仅仅是出行工具,也变成了一个车轮上的、高度智能化的移动终端,汽车行业对半导体有着很多新的需求,这也将提供很多的机会。

“总之,我认为行业将会继续发展,我们也对未来充满信心。因此,我们希望自身和行业里的合作伙伴,都始终能够积极创新、保持投入,通过创新、紧密合作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中国的客户以及广阔的全球市场。”孟樸说。

推动业务多元化,高通“朋友圈”正不断扩大

2022年半导体行业遭遇下行挑战,特别是消费电子领域受到冲击较大,但凭借“统一技术路线图”和业务多元化战略,高通今年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自2022财年Q2(1-3月)实现创纪录的112亿美元季度营收后,高通Q3的109亿美元营收(历史第二高的单季营收)表现仍然高于预期,物联网以及汽车相关业务营收,多元化战略的推进,对冲了消费类市场需求下行所带来的影响。

在孟樸看来,智能手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终端产品,并已成为数字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经济发展如何,手机功能和性能的提升从未停止。

“大家都已经看到了疫情期间使用智能手机保持生产力的很多用例,人们希望拥有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摄影功能和更好的屏幕。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会延续,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目前手机市场规模有些收缩,但是与新设计、新型号和新功能相关的研发活动并没有放缓。”孟樸说。

2022年高通推出了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与前代相比,将CPU 性能提升了 35%,以满足行业、用户对于移动设备图形性能的需求,同时凭借首个认知ISP,也定义了专业品质影像体验新时代。第二代骁龙8还使用了集成高通5G AI处理器的骁龙X70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利用强大的AI特性支持突破性的5G上传和下载速度、网络覆盖、低时延和出色能效。全球众多OEM厂商和品牌,包括前文提及的很多中国手机厂商和品牌,将采用第二代骁龙8推出全新的5G商用终端,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高通还与合作伙伴一起,将先进的连接、低功耗高性能计算和终端侧AI等技术,高效扩展至下一代各类型的智能终端,这些终端始终连接至云,并且彼此互联——小到无线蓝牙耳机,大到复杂的智能网联汽车。因此,2022年推动业务多元化也是高通的首要任务,将公司面向智能手机开发的技术扩展到许多不同的市场。比如在PC方面,高通公司持续为企业级PC带来业界最佳的体验,并推动PC和移动技术的结合以实现随时随地提升生产力、连接性和安全性。为此高通与微软合作多年,努力实现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的规模化部署。

孟樸表示,在PC之外,高通认为下一个终端品类是通过AR、VR以及MR等融合物理和数字空间的XR终端。汽车业务也是高通业务多元化战略的一大亮点,高通已经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的参与方之一,也已经成为众多汽车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高通汽车产业“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骁龙数字底盘也备受认可,被行业认为是真正的开放的、水平式赋能的平台,包含骁龙汽车智联平台、骁龙座舱平台、Snapdragon Ride平台和骁龙车对云服务四大板块。目前,高通汽车半导体业务订单总估值达300亿美元。自2020年起,骁龙座舱平台已支持中国汽车品牌推出超过50款车型。

持续推动5G技术演进及应用扩展,全面释放5G潜能 

虽然过去的一年经历挑战,但半导体行业始终在逆风中前行,而在经历了疫情管控措施优化后,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逐步恢复,消费电子市场有望实现复苏,半导体行业也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展望2023年,孟樸认为,作为5G研发、商用与实现规模化的重要推动力量,2023年高通将持续推动5G的技术演进以及应用扩展。 其中,频谱是推动5G演进、实现5G成功部署的关键。从目前全球频谱规划情况来看,5G频谱使用具有显著的多样化,包括中低频段与高频5G毫米波的互相配合和补充,中低频段支持更多、更广泛的覆盖,毫米波支持超高速率、更低时延。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类频谱,发挥最大的效率和效益,能够全面释放5G潜能,从而实现5G的全部愿景。

“比如在国内,此前工信部为中国商飞发放了涵盖毫米波频段的企业5G专网频率许可,可以更好地实现5G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等技术优势。这也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将持续携手合作伙伴推进毫米波商用落地,以助力真正实现5G的大带宽应用。”孟樸说。

同时,5G和AI之间的交互和融合也是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5G解决网络拥堵问题,以千兆速率实时连接云端,赋能数字社会。当终端连接至云端时,可以做到实时同步,因为5G具有高带宽、低时延连接的优势,就如同像两个终端成为同一个终端的不同部分。通过5G,可以普及计算,获取近乎无限制的云算力。此外,因为终端能够产生许多情境信息,通过AI加速器可以实现AI实时处理,并能够实时更新至云端,反之亦然。随着更多事物相互连接,人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这些技术的用例,5G和AI正携手并进。

孟樸指出,面向上述技术快速发展释放的创新机遇,高通充分利用在无线连接、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和终端侧AI等领域的优势,打造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路线图,将移动领域的领先技术和体验,拓展至更多品类的终端,为变革广泛行业创造条件。高通一直积极推动5G技术的研发、商用和规模化拓展。目前,高通已经推出了五代领先的骁龙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将系统级解决方案的优势和最前沿的5G技术带给全球市场,推动5G向更丰富的终端和应用场景普及。以最新的骁龙X70为例,它不仅是全球首个集成AI处理器的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更支持从600MHz到41GHz的全球5G商用频段,以及丰富的频谱聚合功能和特性组合,带来极致的灵活性,支持终端厂商设计满足全球不同区域的网络需求的终端,支持全球运营商最大限度地利用频谱资源,面向消费者和企业部署最优5G网络。

高通还推出了丰富的5G终端解决方案,加速推动5G终端品类、应用和体验创新,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XR设备、汽车和工业物联网等。比如,在汽车领域,高通5G平台正在助力汽车厂商打造更丰富的车载网联体验,已支持众多中国汽车品牌率先发布了支持5G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在XR领域,早在2019年,高通就推出了全球首个支持5G的XR平台,助力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未来图景成为现实。此外,高通正利用前沿5G技术支持工业级、企业级和消费级物联网应用,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注入全新活力。

据孟樸介绍,秉承“植根中国、分享智慧、成就创新”的理念,高通广泛连接产业合作伙伴,携手建设合作共赢生态,赋能移动生态系统创新。在物联网领域,高通公司与中国厂商深入合作,推动了业界最早一批5G物联网终端的商用落地。2022年,高通携手70家合作伙伴,发布了《扬帆出海——2022高通物联网创新应用蓝宝书》,这也是高通连续第三年发布物联网应用案例集。2022年的案例集汇集了覆盖10大行业的82款产品应用和58个案例故事,全面展示了中国企业利用高通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开拓海外市场的成功秘诀,展示了中国企业在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过程中的创新与合作成果。

在应用方面,推进5G深入行业,需要通信业和垂直行业共同努力,利用5G来优化生产环节的整个生命周期。在国内,工信部提出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在工业生产各环节深度拓展,探索通过虚拟专网、混合专网以及独立专网,强化生产现场5G网络能力。目前,高通的5G工业测试平台已展示了突破5G技术边界的关键特性,包括支持微秒级时间同步的时间敏感网络,支持多点协作的超高可靠性,以及引入直连通信以支持更高效的端到端通信。高通还搭建了5G企业专网测试平台,支持公司推动端到端研究,并携手合作伙伴在全新的垂直行业展开合作。

“我们坚信,随着中国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深入部署,这些领域将成为创新的新引擎和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将为高通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带来更多机遇。”孟樸说。

责编: 李晓延
来源:爱集微 #年终盘点# #高通# #孟樸# #5G#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