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清库存“后遗症”:企业债务、现金流问题酝酿着新一轮“寒潮”入侵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库存#
2.2w

集微网消息 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厂商通过各种方式全力实现去库存的目标,而这些举措在个别细分市场也已经有所成效,其余领域的库存问题亦有所改善。

不过仍需强调的是,虽然产业链的库存问题得以缓解,但大多都是通过产品促销、减产等措施得到的结果,市场需求并没有出现回升的迹象。集微网从近期的采访中了解到,包括许多头部企业在内,行业对2023年的市场环境普遍持悲观态度。

“2023年,市场需求的寒冬已经降临,所以与2022年相比,我们会面临更严苛、更恶劣的环境带来的考验。”

接踵而至的问题

对于供应链来说,去库存伴随而来的还有继续拉长的账期。

“今年所有的终端品牌都是通过加大促销力度来刺激销量,所以为了控制成本,供应商降价是必然的,除此之外,手机厂商提货还要求供应商延长账期。现在90天已经算是比较好的情况了,有的延长到120天,更有甚者是180天。”一家零部件厂商向集微网透露。

不仅如此,一名企业授信业务相关人士也透露称:“今年我们走访珠三角地区各行各业的企业,除了从事新能源相关的,绝大部分企业授信额度都至少比往年减少三成。与此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十分严重,就连一线厂商都在谈延长账期以及结算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维持数据面的稳定。”

对此,上述零部件厂商谈到:“虽然这些条件很苛刻,但是为了尽快让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供应商也不得不答应,即便要承受很大压力。其实从手机市场的行情来看,这个局面是可以预测得到的,每逢需求到达低谷的时候,产业链基本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正如其所述,每当消费电子行业进入下行阶段,产业链都会面临不可避免的压力,这样的情况也并不鲜见。回顾过往就可以发现,行业上一次处在波谷时,发生了不少上市公司业绩“暴雷”的案例,而最终力挽狂澜的就是各个地方国资委。

面临新一轮的冲击,这一幕是否会重演?

该厂商指出:“与此前有些不同的是,全球经济环境变差的趋势仍在延续,大家花钱都会更加谨慎,当然也包括地方国资;所以我们认为可能会有国资出手扶持企业的情况出现,但并不会大面积的覆盖,而是针对性的,用资金来救一些有价值的企业。”

对方还补充道:“最近几年,行业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案例很多,虽然在各个细分领域冒头的企业比比皆是,但这里头真正有内涵的很少。”

除了靠外力扶助,现阶段企业的自保能力也是能否平安过关的关键因素,这一点从2021年的财报中就有所体现,手机产业链许多上市公司都在加快现金的回流。

现金为王的局面

集微网查询公告数据发现,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歌尔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85.98亿元,同比增长11.93%;立讯精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72.85亿元,同比增长5.99%;京东方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622.71亿元,同比增长58.64%;深南电路当期的该项数据为23.42亿元,同比增30.10%。

虽然上述企业只是个例,仍有不少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但不可否认的是,充足的现金流一定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条件。

集微网了解到,在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激增,为了缓解这份压力,几乎到了“有单就做”的程度 。由于一些客户本身体量较小,对市场的走向缺乏前瞻性,给出的订单量远高于实际销售量,导致供应商没办法按时回款。

“延迟拉货、供应商降价、账期延长、供应商吸收库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最后打官司都不一定能把钱收回来,如果多几个这样的客户,这些供应商就会很惨。”

反观一些大企业,即便手握相对充足的现金,但由于规模大,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十分高昂,因此上述行业人士也强调:“虽然暂时没有现金流的困扰,但公司整体的投资布局都明显放缓,考量的层面也会更多,这个阶段我们更提倡把钱花在刀刃上。”

综上来看,虽然产业链个别环节清库存的动作开始慢慢接近尾声,留给企业的考验却没有停止,结合2023年的市场环境来看,甚至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或许是经历过不止一次这样的情形,产业链对此也不乏乐观的看法。

前文提到的零部件厂商认为:“如果产业链真的有债务骨牌效应出现,过去‘走钢索’的生意模式可能就会逐步终止,那对于整体的经营环境是利好的,所以这不一定是坏事。只不过短期内大家要勒紧裤带过日子,扛过去就会慢慢好起来。”(校对/张进)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库存#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