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版图】产业链“衍生”特色,地方集成电路园区创“芯”生态

来源:爱集微 #芯版图#
2w

集微网消息,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经济结构、产业链正面临重塑。随着内外部因素叠加,中国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格局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作为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诸多代表性园区正在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加快聚集如半导体产业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强产业是强园区的重要支撑,而园区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各地半导体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纵观我国代表性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又是如何发挥集成电路领域资源集聚、产业培育、创新提升等方面的牵引作用?如何发挥区域协同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在本届集微峰会上,透过园区展台走访、园区宣讲等,一探各地园区聚芯蓄能成绩及发展方向,一览各地园区集成电路产业“特色”和创“芯”生态。

以重点园区为载体,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

产业园区是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的的重要阵地。伴随我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多地将集成电路产业做为重点产业发展,围绕主导产业,聚焦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

而作为产业聚集区,园区也能够进一步加快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集聚的速度。

目前,如厦门、合肥、深圳、苏州、成都、西安等地的产业园区,都在积极引进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产业,且利用交通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优势、投资环境优势等,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引进了一批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投资规模大的项目。

厦门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近几年加大产业的布局,已形成火炬高新区、海沧台商投资区、自贸区湖里片区等三个重点集聚区,聚集集成电路企业近300家,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103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308.8亿元,增长了3倍。

以合肥高新区为例,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经历了“从弱到强”变化过程,根据过往数据,2013到2021年期间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销售收入逐年增长,年均增长52.3%,企业数增长超过20倍。截止2021年底,合肥高新区集聚企业254家,约占全市80%,拥有产业人才逾万人,已构建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装备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而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发展过程中,园区积极培育和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扩大产业集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例如,厦门目前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引入了联芯、三安集成、士兰集科、士兰明镓等企业,在封测领域引入了通富、云天、金柏等企业,在材料与设备领域则引入了美日丰创、恒坤、鑫天虹,不仅有效发挥集成电路代表性企业的带动作用,同时能够深入发挥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协同作用、激发集聚效应。

再如,西安高新区已形成了较为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覆盖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在IC设计领域,西安高新区居全国前五,集聚了紫光国芯、智多晶等100多家企业;在IC制造领域,西安高新区拥有三星、美光等制造龙头企业。在IC封装测试领域,西安高新区有三星、美光、力成、威世半导体等为代表的封装测试企业群;材料领域形成了以硅晶圆制造为核心,湿电子化学品、特种气体等产品为主的格局。

而作为深圳市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深圳坪山区快速发展的集成电路和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集聚了以中芯国际、比亚迪、泰思特、基本半导体、安培龙、君正时代、芯邦科技等为代表的80多家产业链企业,涵盖设计、制造、测试、材料装备及整机终端生产等多个产业环节。

持续突出产业特色,蓄力构建高质量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聚集的过程中,产业链精细化、特色化、差异化已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和演化,园区的数量日益增多,承载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因此,对于园区的整个产业、服务以及入驻园区的企业、项目和发展路径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从发展路径来看,在半导体领域,诸多园区正在积极分发挥地区产业优势,打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特色化和差异化。如四川遂宁以PCB为抓点,力争做大做强西部最大PCB基地;而苏州工业园区全力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已成为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资源集聚度和产业化程度较为凸显的园区。据了解,2006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布局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培育了“设备辅材-衬底外延-器件-下游应用”等相关企业50余家。

作为济南科创高地,历城区依托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算力优势,构建“上游算力支撑、中游数据研究、下游产业应用”的全产业链结构,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的“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为济南数字经济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提供强力引擎。

西安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以“追光计划”为牵引,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随着产业聚集和产业链不断完善,其光电子产业规模也在加速壮大。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高新区光电子产业规模达3344.63亿元,同比增长了17.13%,跃升至中西部第一。

延伸布局产业链,加速产业协同创新

在园区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主动加入,发挥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同时,能够进一步促进多个产业链、园区联动协同。

以厦门为例,目前形成多个代表性产业园区,且在集成电路领域发展中各有侧重和特色。

“厦门全市统筹、差异布局”,代表性产业园区有同翔高新城、火炬(翔安)产业区、厦门软件园一二三期、厦门科技创新园、海沧信息产业园、海沧集成电路设计园(厦门中心)、空港北基地及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同翔高新城、火炬(翔安)产业区、厦门软件园一二三期、厦门科技创新园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设备为主。海沧信息产业园、海沧集成电路设计园(厦门中心)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为主。空港北基地及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主。

此外,园区协同与产业协同并举。多地提出打造“芯机联动”生态圈、聚焦“信创”产业链。

例如,南京江北新区“芯机联动”通过进一步加强国内整机企业与芯片企业之间的联动,推动构建芯片与整机协同发展的大产业链体系。

在“信创”方面,《“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壮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集聚。

例如:济南历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正是围绕物联感知、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与制造为产业核心,以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为引领,建设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数字产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信创产业园、未来信息产业园“五大园区”。

再如深圳坪山区,其也在助力深圳市创建国家级信创产业发展试验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及第三代半导体、5G应用、物联网”三大产业链,促进核心产业环节的自主可控与国产化替代,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

当然“协同”也体现在产学融合上。集成电路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通常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为有效促进科研创新,园区也积极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科技成果持续转化的浓郁双创氛围。

成都高新区2021年5月获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高新区产教基地;2022年7月16日,厦门大学牵头的福建省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联盟成立。

大力发展产业链的过程中,园区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关联企业关系更加紧密,协同运作除了核心业务产业链搭建,其他辅助功能如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密切关联的服务产业也逐渐完善。

以马鞍山郑蒲港新区为例,新区开通长三角、珠三角物流专线,及多条报关物流一体化专线,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且不断打造产业生态链。引进供应链平台,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周转等问题。再如上海张江高科,张江科学城管理办公室牵头将上海科创海关引入到张江,可实现上海科创机构集中统一管理,面向全市所有科创主体,提供“一站式”海关监管服务。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是在张江挂牌成立的,是国家级知识产权平台,主要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硬核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校对/魏健)

责编: 赵碧莹
来源:爱集微 #芯版图#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