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元禾璞华看好集成电路材料设备国产替代空间

来源:爱集微 #元禾璞华#
1.7w

集微网消息,7月5日,北京科创基金“创兴汇”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专场活动在京举行,元禾璞华创始合伙人陈大同、合伙人陈智斌分别进行了《北京半导体产业与投资策略》、《集成电路材料的国产替代和投资机会》的主题分享。

陈大同:北京半导体产业与投资策略

元禾璞华创始合伙人陈大同

陈大同表示,十多年前的北京与上海,半导体基础近乎一样,而2010年后的北京,步伐却“慢”了下来。在北京互联网、金融产业快速发展,众多人才与资金涌入的同时,却缺乏一些对半导体产业机遇的发现与把握。而此时的上海张江等地却一直锚定集成电路产业,并由此积累了深厚的产业基础。

三年前,作为我国人才资源以及科研资源的聚集地,北京创新性地提出了集成电路“双1+1”工程,首创以“大线+小线”的方式,围绕建立自主可控的专利体系、专利屏障,成立国内首个集成电路专利联盟,整合国内顶尖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专利资源,有效打通了研发和产业化壁垒、进一步促进产业成果转化。在此背景下,DRAM项目及中芯国际12英寸厂扩产项目落地北京,最终成为如今具有国产替代影响力与代表性的项目。

多年布局之下,北京半导体产业发展也凝聚了独到的经验。陈大同表示,作为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需要验证平台,而北京大力打造了一系列验证平台,囊括汽车电子验证平台、工业电子验证平台、车联网实验平台、光电子芯片平台、AI验证平台,覆盖了电子信息多个细分领域,使得科研成果能够快速得到验证,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当前,面对国际形势变幻、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也持续面临着考验。陈大同表示,“冬天来临,也依旧潜藏着机会。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与投资者,一定是穿越过程周期、经历过数次周期的起伏。”

陈大同认为,新形势下的投资策略应该是,现金为王、优胜劣汰两极分化、并购/整合时代来临、当好被投企业的顾问。特别好的项目依旧会投资,但可投可不投、可早投可晚投的项目则会放缓脚步;随着更多企业面临融资难题,估值也会回归理性;“冬天”会进一步促进并购、整合时代到来;当前环境也对投资人提出了挑战,只做单纯的投资不行,而要能看得更远,这样对被投企业才更有指导意义。

此外,陈大同强调,面向未来,国产替代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陈大同指出,北京的投资机会从长远来看聚焦半导体产业链和芯片下游应用两大方向。半导体产业链方面,例如设备材料等半导体领域,依旧有着丰富的投资机会;芯片的下游应用方面,例如AI应用、物联网、机器人、智能硬件等领域拥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陈智斌:集成电路材料的国产替代和投资机会

元禾璞华合伙人陈智斌

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超过640亿美元,预计仍将保持8%~10%的复合增速增长。陈智斌指出,目前,我国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程度很低,仍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半导体材料以及零部件是当前投资热点之一。

会上,陈智斌选取了半导体材料中具有代表性的光掩膜、硅片、光刻胶领域,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介绍。

在光掩膜版行业,光掩膜是IC制造中除硅片之外占比最大的材料,占晶圆制造材料市场的13%,是半导体行业的关键材料。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半导体光掩膜版市场规模约53亿元,预计2023年规模将增长至75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100亿元,年CAGR 11%。

据陈智斌介绍,我国光掩膜版制造“主力”集中于少数民营企业和部分科研院所,而国际上8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Photronics、大日本印刷DNP和日本凸版印刷Toppan三家占据。此外,国外商业化掩膜公司并不在中国大陆制造生产,很多只是在大陆接单,相比其他材料或者制造环节,在信息安全、交付周期、售前售后服务等方面不确定性更大。

硅片行业进入壁垒较高,陈智斌表示:“该行业全球呈现日本及中国台湾企业垄断的市场格局。2020年国内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约127亿元,8英寸国产化率不足50%,而12英寸国产化率不足5%。从全球来看,硅片市场处于平稳增长状态,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海外厂商的扩产非常谨慎,这也给国产替代提供了机会。”

光刻胶种类繁多,根据应用领域可划分为半导体光刻胶、平板显示光刻胶和PCB光刻胶,其技术壁垒依次降低,PCB光刻胶国产替代进度最快,半导体光刻胶国产技术较国外先进技术差距最大。光刻胶市场仍集中在头部几家日系厂商,国际巨头积累数十年,产品质量、客户关系和IP保护使得其份额较为稳定。而2021年发生的信越断供事件,叠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已经有部分国内厂商抓住机会快速切入。

在陈智斌看来,硅部件、精细石英制品、陶瓷制品等具有较好的国产替代空间。

在硅部件领域,国内硅部件市场90%以上依赖进口,现阶段市场规模在12~15亿元,而随着国内半导体产能的增长,到2025年有望突破30亿元。国内Fab厂寻求供应链稳定,硅部件耗材寻求国产替代。

在精细石英制品领域,半导体石英制品的市场还是以外资企业为主,营收规模超20亿元,占到国产需求的50%以上。内资企业的营收规模约7亿元,占比需求量约20%,仍有国产替代空间。

在陶瓷制品领域,进口高端原材料粉体制约国内市场的发展,国产自给率约5~10%,具备国产替代空间。

陈智斌强调,半导体材料领域国产替代前景广阔,新形势下机遇难得。(校对/依然)

责编: 韩秀荣
来源:爱集微 #元禾璞华#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