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射频PA厂商去库存拉低代工产能利用率,本土电池企业国际化扩张存挑战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2w

集微网消息,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手机产业链进入库存调整阶段,下游从拉货到去库存,射频PA厂商也随之进入杀价出货阶段,而稳懋、宏捷科等上游砷化镓代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也一再下滑,降至冰点。即便如此,三安光电、立昂微、环宇等对于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扩产的决心并没有发生变化。若等这些产能开出,而市场需求并未爆发,企业业绩亏损就会进一步拉大,行业洗牌也将悄然来袭。

与射频PA行业一样面临挑战的还有动力电池企业,所不同的是,动力电池企业并非行业进入下行周期,而是面对市场持续景气,开始了新一轮国际化布局。对于国内的头部企业而言,他们并不担心“内卷”,向外卷别人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才是他们担忧的事。

射频PA厂商去库存,拉低砷化镓代工产能利用率

华为手机业务在遭受美国制裁之后一落千丈,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其中高端旗舰机的市场缺口成为其他手机品牌厂商眼中的香饽饽,为了抢占这部分市场份额,纷纷加大力度投入到高端旗舰机的开发,并拉高零部件库存。当时,恐慌性的备货充斥在整个半导体行业中,业内人士曾表示,客户需求相对比较激进,并不理性。

然而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手机产业链进入库存调整阶段,并一直延续至今。存储器、显示驱动IC、TDDI、CIS、射频芯片等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的芯片产品也齐齐进入去库存的阶段。其中,处于去库存状态的射频PA芯片市场显得更为残酷,有射频芯片从业者直言,寒冬已经来临,如果近几年公司不能顺利上市,就有可能被市场洗牌。

而此前基于对射频芯片市场的看好,近年来上游砷化镓代工市场掀起了建厂潮,包括稳懋、宏捷科、环宇、三安集成、海威华芯、立昂微在内的砷化镓代工厂纷纷加大资本支出新建产线,产能逐渐开出,市场却迅速遇冷,被迫进入了供过于求的状态。

以全球砷化镓代工龙头企业稳懋为例,受到中国手机库存调整影响,稳懋第1季营收55.97亿新台币(合计人民币12.78亿元),季减22%、年减7%,其稼动率也从2021年第4季的100%下滑至70%,毛利率30.6%,为2019年第2季以来单季新低。

宏捷科方面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第1季营收6.11亿元(合计人民币1.4亿元),季减49.88%、年减42.67%,创近11季低点,毛利率下滑至22.73%,税后纯益4802.7万元,季减77.51%、年减72.65%。

其他企业中,立昂微旗下的立昂东芯仍处于持续亏损阶段;常州承芯方面同样如此。三安集成方面,旗下同为射频芯片产品的滤波器业务,一季度仅实现销售收入0.16亿元也可见一斑。对此,三安光电解释称,受疫情影响,导致部分客户无法顺利完成验厂,发货受到影响。

时至今日,手机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仍在加剧,虽然国内手机品牌在高端手机补位失败后,转而加大力度投向中低端手机,但仅依靠中低端手机的销售,仍难以让市场回温。因此,PA厂商的库存调整还在继续,砷化镓代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也进一步下滑。

针对今年手机市场的景气度情况,业内多数厂商并不看好,宏捷科表示,上半年整体市况仍弱,估6、7月传统旺季后,下半年需求动能才可望回温。

在此情况下,稳懋和宏捷科纷纷延缓自身扩产节奏;不过,相对于台厂保守的扩产进度,三安光电、立昂微、环宇等对于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扩产的决心并没有发生变化。

由于当前市场需求不佳,稳懋、宏捷科等具备成熟工艺制程的厂商已经释放的产能都无法被填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利用率亦在持续下滑,若等上述产能开出,市场需求并未爆发,业绩亏损就会进一步拉大,行业洗牌也将悄然来袭。

国际化产业布局,本土电池厂将面对更大挑战

与射频PA企业因手机产业链下调库存导致行业进入杀价去库存阶段不同,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受益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已进入景气周期,同时,为应对未来市场发展需要,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开启了新一轮国际化布局。

目前原材料缺货的挑战,会随着化学体系创新、锂矿开发进度加快而解决;芯片目前受制于人的问题,也正在被国内芯片厂商突破。那么对于本土电池厂商而言,在未来最大的发展挑战是什么?

对于国内的头部企业而言,他们并不担心“内卷”,向外卷别人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才是他们担忧的事。产能的竞争对他们而言不是利空,因为单纯从成熟的产品产能扩充而言,大厂更有优势。

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国际化的产业布局,在境外“作战”,国内外法律法规体系差异、境外员工体系建设等相对陌生,因此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确定的问题最多是个难题,但不确定的才是真正挑战。宁德时代方面也表示,公司成长速度、组织能力与人员的国际化能力是最大的挑战。

对于国际化扩张布局,在远景动力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看来,作为头部电池企业,海外业务销量要大于50%,而且在不同地区都要有一定的占比。他认为,“国内电池厂商在客户丰富程度还有很大的空间,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全球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支撑其观点的是他对未来全球电动车销量变化的预测。去年全球汽车行业,中国销量占了全球的32%;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的销量占了全球50%。随着全球电动车发展,未来海外的电动车销量较快增长,其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可能会下降到30%左右。

站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角度来看,“全球化的市场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我们要看到全球化的市场机遇。”赵卫军强调,国内企业的全球化部署在当下更急迫,要全球化需要满足当地的要求。欧美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地化生产的要求日趋严格。欧洲方面,要求到2026年在欧洲交付产品价值链的60%要在欧盟实现;美国力推电池本地化战略,要求100%电芯要在当地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车企的计划与欧盟严格的碳排放规定密切相关。根据Reg.(Eu) 2019/631,2021年平均排放绩效目标不变:乘用车的平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高于95克,而轻型商用车不得高于147克。如果新车测试无法达标,每公里超出排放限额1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意味着95欧元的罚款。

因此,本土电池国际化扩张,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关注相关的法规。

业内人士透露,从2023年起,欧盟开始实施征收碳关税相关法规。欧盟最新电池法规明确提出,从2024年7月1日开始,只有建立碳足迹声明的电池才能投放欧盟市场。

此外,还应重点关注产业的深度协同,赵卫军认为,产业应深度协同出海,能有效降低能源成本与碳成本。“能源在电池产业链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能源成本占电池上游材料生产成本的30%左右。”赵卫军补充到。因此,电池产业应和能源企业深度协同,把能源成本有效降低,实现产业链平稳健康的发展。

原材料成本骤升,铝电解电容被迫涨价

受新能源汽车市场驱动持续景气的还有铝电解电容领域,光伏、工控等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向好也在推高铝电解电容价格维持在高位。而近期受成本上涨影响,行业头部企业再度上调铝电解电容价格。

不久前,台湾媒体爆料称,日本铝电解电容大厂尼吉康已于4月中旬针对全品项调涨10%,以反映各项成本疯狂飙涨。

其他企业中,凯美则表示,一直有持续跟客户在谈;立隆电则已经跟客户谈得差不多,但会先观察日厂是否涨价成功,再依市场状况决定,不会马上跟进;金山电则因去年第四季刚涨过,不可能每季涨;钰邦暂无涨价动作与计划。

根据笔者了解,铝电解电容自2020年底开始,便持续涨价,各大厂商去年更是进行过至少四轮的涨价。未曾想到,这种趋势延续到了2022年,而且,如果原材料端不能缓解,那涨价的情绪或将继续蔓延。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铝电解电容下游的消费电子、家电等领域虽然需求一般,但是奈何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旺盛。因此,下游景气度高涨,上游原材料涨价,那铝电解电容厂商自然会顺势提价,以转移成本。

具体来看,对于本次涨价的原因,尼吉康表示,一方面,全球消费市场需求逐渐向好,铝电解电容持续供不应求,公司正增加设备扩充产能;另一方面,铝箔、化成箔等上游材料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物流成本骤升,公司已无力承担成本压力。

笔者了解到,在原材料方面,由于受到俄乌冲突影响,LME铝在持续飙涨,并且在3月7日创下历史新高,虽然此后有所回落,但是目前仍在高位,并且较去年最高点仍高出不少,截至5月27日,LME铝报价2884美元/吨。

此外,由于铝电容需要经过电力电镀的过程,因此各大厂将铝电容送往中国大陆等电费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行电镀,再运回原厂完成下一段制程,加上铝电容本身体积相对较大,因此运输成本较高。众所周知,自疫情以来,海运成本持续暴涨,并且货柜短缺,因此,各厂商运输成本压力较大。

江海股份证券部相关人士对笔者表示,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这两个领域的需求一直很旺盛,尤其是光伏市场,目前已经是我们产业扩张和业绩增速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我们看来,光伏市场的需求不仅仅是今年(旺盛),往后几年,在“双碳”的背景下,需求会多元化,而且这种高景气度会持续下去。

据了解,全球光伏逆变器前10大厂商中已有7家成为了江海股份用户,该细分市场用量达到江海股份营业收入的15%。而且,新兴市场和用户纷纷涌现,按销售收入排名的前10大用户占总营收的35.2%。江海股份内部人士向笔者透露,目前公司订单非常充裕,供需虽然较去年底有所改善,但是供需比仍高达1:5,而且常规情况下,交付的周期在两到三周。

另外,艾华集团在接受调研时也表示:“公司2021年产能扩张是为近两年市场需求做准备,主要围绕光伏、新能源和汽车领域。”

(校对/James)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