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合“纵”连“横”,创芯微开启第二个5年新征程

来源:爱集微 #创芯微# #5周年#
2.7w

集微网消息,5年时间,对很多企业来说,维持稳扎稳打已属不易,但对部分有准备、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却足够鱼跃龙门,成长为行业领军者。深圳市创芯微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创芯微”)正是这样一家企业,仅用5年时间就创造了多项行业第一,已成长为业内唯一整合电池&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并是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

那么,对这家仍处于快速增长状态的IC创新公司,过去5年的惊艳表现,创芯微是如何做到的?有哪些独有的特质助其成长?面向未来,创芯微又将进行哪些布局?适值公司成立5周年之际,笔者特地拜访创芯微总经理杨小华,听其回顾过往,展望未来。

洞见机遇,有备而来

创芯微成立于2017年5月,成立之初只有3位员工,办公室也极为简陋,但在3位来自比亚迪、ST的行业老兵的共同带领下,创芯微以电池管理芯片为突破口,加快了我国电池&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国产替代的新时代。

基于丰富的电池管理产品开发经验,创芯微成立即开启加速度,推出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产品,如面积全球最小的单节电池保护IC、国内工具出货量第一的3~5串保护芯片、业界首创的最简洁3串保护IC、业界首款单芯片7串次级保护IC等。

扎实的基本功,让创芯微自创业起就一路狂奔前行。2021年,创芯微再次迎来了第5个丰收年,实现年初3亿元营收的既定目标,5年来,其营收年复合增速高达408.13%。

对这份成绩,与创芯微深厚沉淀分不开,正如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所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据了解,创芯微推出的高端智能手机用单节电池管理芯片,在一些关键指标上超过了日系同类产品,创芯微凭此成为电池管理芯片领域首家打入主流手机供应链的本土企业,杨小华表示,“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是最重要前提。”

事实上,过去5年,创芯微不仅打入OPPO、vivo、小米、一加、传音、天珑移动等终端手机厂商供应链,产品也进入到哈曼、Skullcandy、捷波朗、漫步者、欣旺达、飞毛腿、VDL、科沃斯、米家、沃尔玛、宜家、格力博等众多知名品牌体系。

业内周知,2021年全球芯片短缺,出现了众企争夺产能的局面,获得更多产能也就成了业绩增长的重要保障,创芯微在2021年年初也提到,该年度业绩能否达标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获得足够产能。而从创芯微2021年的实际达成业绩,足见其获得了足够的产能支持,杨小华表示,“这得感谢上游晶圆、封装等供应商给我们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

不过,产能紧张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足够产能并非易事;而上游供应链对客户的支持也并非只看双方的合作关系,还要看客户的发展潜力、产品竞争力、企业在终端市场的影响力等多种因素,这对截至2021年成立仅4年的创芯微来说,正是此前的积累与沉淀,以及处于领先水平的行业竞争力,成为其获得足够产能支持的重要支撑。

“我们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及国际高端客户群,在跟上游供应链沟通过程中,我们会把终端客户群告诉他们,并沟通需要得到怎么样的支持。在这样的沟通和交流中,上游供应链了解了创芯微确实在给国内外众多知名大客户批量供货,从而也就信任我们的竞争力以及持续增长潜力。”杨小华同时认为,这只是供应链给予更多产能支持的原因之一,“我们同时调整了不同工艺产品投片比例,加大了高压大电流等复杂度更高产品的投放比例;并与封装厂、晶圆厂沟通如何更好提升效率。一系列措施下,创芯微获得了更多的产能支持。”

不仅如此,创芯微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已与上游供应链签订了未来3-5年稳定合作的战略协议,并力争未来3~5年实现营收突破20亿元大关。

紧贴需求,顺势发展

过去5年,创芯微发展迅速但不盲目;技术持续迭代创新,并与客户步调保持一致。

“‘创新设计,创造价值’是我们创芯微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公司的生命线,但我们不是盲目地闭门造车,也不是想当然地研发新技术,哪怕是简单的技术或规格参数创新,实际上都是源自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客户下一代或者未来产品的需求。创芯微针对这些客户需求,做针对性地创新。”杨小华如是表示。

如在TWS(真无线蓝牙耳机)领域,创芯微在初入该行业之时,市面上不缺各类电池管理类芯片产品,终端客户也基本都有稳定的供应商,创芯微作为后来者,看似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但在与各个核心客户深入沟通后创芯微发现:市面上的产品仍存在的一定痛点,如行业所关心的低功耗问题,现有产品并不能解决客户需求;电压和电流精度也不够,同时封装尺寸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洞悉这些行业诉求后,创芯微针对性进行产品研发与升级,最终推出了业内功耗最低、电压/电流精度最高、封装尺寸最小的一系列产品,切切实实解决了客户的痛点。该系列产品很快就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并最终实现批量使用。

成功切入TWS领域后,创芯微在不断贴近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机遇。众所周知,国际货运多以海运为主。在可穿戴领域,产品从完成生产到运输至国外,至少需要4-6个月时间;接着产品再分发到各个经销商,待产品到达客户手中,可能已经历了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此漫长的运输和储存期,采用常规电池管理芯片的内置电池可能已经处于无电状态,给客户的产品销售带来很大的麻烦,也给电池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针对这一痛点问题,创芯微专门研发了内置船运模式的超低功耗二合一电池管理芯片,杨小华表示,“在不增加外围电路和成本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可以让设备电池储存周期延长至2-3年,终端客户拿到产品时立马就能使用,大大减少了终端消费者对客户的抱怨与投诉,同时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据了解,创芯微性能更优的第二代产品已计划于今年推出。

事实上,TWS只是创芯微诸多贴近客户需求的创新举措之一,“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吸尘器、电动工具等,我们跟核心客户群的配合都非常紧密,如OPPO、vivo、传音等知名企业,我们基本都是核心供应商。”杨小华说道。

除了细节,创芯微在产品性能、品质、交期等方面都力求极致。与其他通用芯片不同的是,电池&电源管理产品有较多的参数定制需求,但国际品牌的定制周期往往需要六个月,而创芯微最快可做到只需两个星期就可实现交付,“定制周期和技术服务是我们绝对的优势。”杨小华表示。

得益于处处为客户着想,创芯微获得导入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国际头部品牌加速整合,美之美收购精工后,导致终端客户供应商从3家变2家,出于风险防范需要,客户需要再增加1家供应商。为此,性能更优、品质更高、交期更短的创芯微成功补位“三缺一”。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大客户中,创芯微凭借自身优势,实现了从三供到第一大供应商的角色转换。

着眼全球,合“纵”连“横”

截至目前,创芯微积累了充足的人才、技术、产品、上下游供应链以及客户群,其也从初生牛犊到行业领军者的蜕变。站在第二个5年的起点上,杨小华认为,“未来5年,公司所在的电池&电源管理芯片行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期。”

进入2022年以来,市场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国外疫情持续、国内疫情反弹;二是消费电子行业砍单情况时有发生,给半导体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作为行业的后来者,创芯微凭借更高的精度,更好的一致性,更稳定的品质,更接地气的价格,客户对他们的信心越来越足,分配给他们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实际上创芯微仍处于快速增量状态,持续替代原来日系品牌市场份额。

面对市场的变化和新的需求,创芯微作出了相应的“变与不变”。早期创芯微在设计产品时就对参数与功能选项就做了充分预留,已有产品可随着客户需求进行升级,以匹配新需求,“如1002/6系列产品,一直在迭代升级,满足客户需求这一核心目标始终不变,从这一点来说,迭代前后的产品是一样的。”杨小华表示,“但同时又是不一样的,因为参数有微调,迭代产品的精度会更优,一致性会更好,我们持续优化自己的产品品质,使之达到并超越客户的预期。”

面向未来,创芯微还对其“变与不变”做出全新布局。

首先是横向拓展。目前创芯微已发展为业内唯一整合电池&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公司,未来,“我们不再局限于电池、电源管理两个领域,待今年补齐电源转换&充电管理产品线,创芯微将形成从AC输入到电池监控的完整链条布局,届时公司将可为TWS、可穿戴、手机、电动工具等核心业务领域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其次是纵向耕耘。创芯微也将不再局限于单产品性能的提升,而是结合市场需求,推出更多产品系列,通过方案集成与整合,更好发挥产品优势,并从现有领域进入到家电、工业及汽车等更广泛领域。

为了更好实现横向、纵向发展,创芯微继续加大人才储备和研发投入,并积极参与到上游供应链的工艺优化中来。“我们一直坚持贴近客户,坚持创新,我们始终维持研发人员比重在60%以上,每年坚持把销售收入的10%-20%投入到研发当中。”杨小华继续表示,“公司同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机制,我们的研发可以作为客户研发的一部分,与上下游企业共同解决问题、优化工艺,实现合作共赢。”

而在即将举办的5周年庆典上,创芯微将隆重发布完整的未来“芯”战略,将秉持初“芯”,与各界合作伙伴共创“芯”未来。(校对/James)

责编: 黄仁贵
来源:爱集微 #创芯微# #5周年#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