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尹志尧、安集王淑敏等共同呼吁,必须加强对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投入

来源:爱集微 #安集科技# #长电科技# #中微公司#
2.9w

集微网消息,11月1日至3日,第24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会上还以“新开局、新挑战、芯生机、芯活力”为主题举行了圆桌对话,华海清科总经理张国铭、中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粤芯总裁兼CEO陈卫、矽力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伟、比亚迪半导体总经理陈刚、安集微董事长兼CEO王淑敏、长电科技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郑力齐聚于此,以自身角度深入浅出得进行分析探讨半导体产业发展之路。

陈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市场应用端发展非常好,具备良好的终端市场、开放程度以及市场化机制三大优势,但是整体产业链并不完整,比起长江三角洲,还有京津冀地区还有差距,特别是晶圆制造这个环节。未来在大家努力下,我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指日可待。

郑力表示,当前集成电路产业既有资金的支持,又有政策的支持,但越是在半导体盛宴热情高涨的环境下,越需要产业同仁保持冷静,特别是制造业,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而不要过度地被资本驱动,变得过于急功近利。

关于在广东打造第三极,我们也希望既然是第三极,就要创造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单纯地复制第一极、第二极已经做过的事情。

尹志尧表示,在新时代、新挑战方面,我们首先要有自信心,中国人、华人绝对是集成电路的先锋,现在我们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速度极快,所以长远来看,我们一定要有信心。

其次则是要解决主要矛盾,毛主席说“要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的主要矛盾叫不对称竞争,比如中微和美国的Lam Research是可以对标的,都是做刻蚀薄膜设备,但我们的销售额和研发投入都远小于Lam Research,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政府的力量和企业的力量合二为一,才能在不对称竞争中取得逆转。

尹志尧指出,只有将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合在一起,半导体产业才能发展最快,光靠企业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但问题在于政府应该做什么,政府不应该做什么,企业应该做什么,企业不应该做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最后,尹志尧认为,十年以来集成电路在中国的发展,还缺乏对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重视。比如我们已经投入了上万亿的资金,但其中90%左右都是投大规模生产线,其中70%甚至更高比例的钱都将流到外国设备材料公司的腰包里,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行业。

陈伟表示,我个人觉得现在中国半导体卡脖子的环节是在制造上,核心零部件、材料的攻关投入还不够,这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遇。 

其次,中国半导体行业现在最缺乏的是人才,近两年应届学生薪水的涨幅都能翻番,说明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不够,从设计人才不够,到制造的人才匮乏,未来企业界和学术界如何采用更有效地方式来培养人才,可能是决定未来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关键因素。

陈刚表示,制造和供应链,对应的是产能和交付,今年行业交不上货的情况非常多,大家都希望拿到更多的产能和交付。

在机遇和挑战方面,虽然全球经济恢复不如预期,但从比亚迪半导体所处的赛道来看,新能源汽车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今年9月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超过19%,国家部委出具的目标是2025年争取接近20%,但提前4年就已经达到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碰到了严重的缺芯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半导体行业面临的挑战,如何在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时候,保证芯片的足够供应。

我们很高兴看到国内晶圆制造产能在逐步提升,但在车规级的产能方面,过去几年车规级半导体占比晶圆制造产能的比例不到4%,而来自汽车行业的需求量在整个半导体行业需求的占比超20%,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以后这一数据还将更高。

因此,比亚迪代表一个车企呼吁,希望更多的设计、制造等相关企业参与进来,一起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发展。

王淑敏表示,安集微从创业开始做材料,一路走来真的很辛苦、很艰辛,之前材料行业缺钱,缺客户测试机会,缺人才,但现在行业变化很大,订单供不应求,各个企业都在积极进行产能扩产,开启上市融资的征程。

王淑敏呼吁,虽然我们现在机会很好,产能缺,大家都在发展,融资的融资,上市的上市,但半导体行业还是技术活,要尊重科学、理性投资,在敬畏经验和技术的前提下,迈着大跃进的步伐发展。(校对/尔目)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安集科技# #长电科技# #中微公司#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