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智驾】富士康电动车亮相,代工模式能否流行?

来源:爱集微 #富士康# #电动汽车# #芯智驾#
2.2w

芯智驾──集萃产学研企名家观点,全面剖析AI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在汽车“大变形”时代的机会与挑战!

集微网报道(文/清泉)最近,网上流传出一组疑似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以下统称富士康)打造的首款车型谍照,据悉新车将于10月18日亮相。

作为智能手机时代的代工巨头,富士康造车被业界解读为或将开启汽车行业的代工模式,对传统车企以及欲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富士康的入局无疑让竞争又多了一个变量。代工模式会流行起来吗?正如苹果成就了富士康一样,电动汽车代工时代下的“苹果们”又在哪里?

押注造车,富士康早有准备

FOXTRON电动汽车(来源:网络)

从富士康打造的首款车型谍照来看,车头写有“FOXTRON”字样,采用轿跑风格设计。FOXTRON(鸿华先进)是2020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与裕隆集团合资成立的电动汽车公司。官网显示,新公司将结合裕隆在整车自主研发平台以及鸿海在全球市场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系统整合等专业能力,推动新能源车、关键次系统、技术服务等事业,为全球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成立之际,双方就合作推出了全新EV平台架构。

而在此之前,富士康发起成立了“开放电动汽车联盟”——MIH Consortium(MIH是“Mobility in Harmony”的缩写,即和谐出行),旨在制定行业标准,并开发软硬件相结合的“套件”,助力电动汽车制造商节约开发新车的时间和成本。据悉,该联盟目前已经吸引了1000多家公司,包括智能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电控、芯片以及网络云端服务,涉及电动化、智能互联化以及自动驾驶等多个维度,高通、微软以及宁德时代等厂商均参与其中。此前,FOXTRON已基于MIH平台为我国台湾南部的一家交通运营商设计了一款电动巴士原型车,将于明年上路。

除了从自己擅长的汽车电气领域入手,富士康也在拓展整车制造业务。据公开报道,富士康已与泰国石油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并计划投资20亿美元建立一个新工厂,初步生产目标是每年5万辆汽车,未来年产15万辆。另外,富士康还与美国的Fisker公司达成生产协议,并与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Stellantis达成协议成立合资企业,开发汽车数字驾驶舱。在国内,今年1月,富士康与吉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从富士康的布局来看,代工生产、定制服务、系统集成,都是其发力的方向,多点撒网的模式也可以看出其进军汽车业的势在必得,虽然目前富士康并没有透露更多FOXTRON电动车的信息,但实体车的亮相显示出富士康代工造车的前期准备已然就绪。

供应链大洗牌下,代工模式能否流行

作为智能手机时代的代工巨头,代工的模式深值于富士康基因。“既然我们能造iPhone,为什么不能造电动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的iPhone而已。”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曾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如是说。

但此一时,彼一时,汽车业与手机业有着鲜明的不同。汽车是一个关乎生命安全的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苛刻的长生命周期产品,而手机作为消费电子,更新换代以月计,显然在定位和需求上存在根本的不同。

多年来,汽车行业形成了一个以整车厂为核心的金字塔式、多层级较长的产业链——原材料、元器件、模块/子系统等Tier 1、整车制造到售后(4S店)以及维修服务等。但随着智能化电动化在汽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汽车产业链也在随之改变。

以特斯拉为首的智能电动汽车厂商正在打破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作为整车制造商,特斯拉同时也是主要芯片与模块的设计者,部分取代Tier 1厂商工作,并且在销售模式上采用官网直销,将汽车产业链条大大缩短。而富士康的进入,则将让这种供应链模式出现新的改变,那就是代工。

江淮代工生产的蔚来eT7(图片来源蔚来官方微博)

事实上,在富士康之前,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与传统车企的合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代工。例如,蔚来与江淮、小鹏与海马、阿里智己与上汽等。按照发改委2018年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新建纯电车企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在上两个年度累计销售3万辆纯电动乘用车或纯电动车累计销售额达到30亿元才能获得造车资质。可见,这些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合作,一方面是为了获取造车资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快速实现量产。

但汽车却比手机复杂得多,不同车型差别巨大,很难做到像手机那样高度标准化设计,对代工厂的要求也更高。选择自建工厂的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就曾公开表示,“如果选择代工生产,我会天天睡不着觉”。而最初选择海马代工的小鹏汽车也已走上自建工厂的道路。

代工模式面临的另一挑战则是汽车的产量。代工厂利润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只能靠走量取胜。但与苹果手机年出货数亿部的大体量相比,电动汽车目前的市场需求还处于爆发初期。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刚突破300万辆,和手机的大体量相比,电动汽车的体量能否支撑代工模式还有待验证。

新入局者如百度、苹果与小米等,仍在自造与代工的模式间徘徊。对于富士康而言,苹果公司显然是最有希望成为代工客户的那一个。早在2014年,苹果公司就开启了代号为“泰坦计划”的造车项目,但其后一波三折,核心人员频繁更替。今年1月,苹果重启了造车计划,并寻求与车企合作代工生产,其中包括现代、丰田和LG电子等多家韩国和日本的汽车供应链厂商和整车制造商,不过都没能取得实质进展。业界评论指出,苹果希望在与车企的合作当中从设计到营销都由自己主导,而代工的车企只能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生产工作。显然,苹果想复制iPhone模式,将高利润部分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但车企们却不想成为汽车界的“富士康”,而富士康进军汽车业,也是冲着汽车电子远高于手机消费电子的利润而来。

与此同时,在燃油车向新能源电动化快速转变的推动下,传统车企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大众、丰田纷纷发布电动化战略规划。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成为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战国时代”,利润导向下的充分竞争后,汽车产业链企业将不可避免迎来大洗牌,代工模式能否占有一席之地,或走向流行,还需拭目以待!(校对/无剑芯)

责编: 李映
来源:爱集微 #富士康# #电动汽车# #芯智驾#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