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仍将持续 国内MCU厂商如何危中找“机”?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1.5w

集微网消息 全球芯片短缺已持续一年多,关于这一需求爆发何时会见顶行业各方都在不断更新预测。本周内,从多维度判断全球半导体行业仍将保持市场旺盛的迹象。同时,在半导体供给紧缺的背景下,国内MCU厂商加大在车用领域的布局,推进车规级半导体的国产化进程。

另外,在5G技术、算力、交互能力的加速发展和技术提升之下,商用VR将加速落地,行业已进入爆发前期。而手机产业链厂商也凭借芯片研发、软硬件生态系统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快速布局该领域,以抢占市场先机。

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仍将持续

众所周知,公司扩大芯片制造能力的举措是未来销售额增加的先行指标,而半导体设备销售数据则反映了厂商扩产的动向。SEMI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达249亿美元,环比增长5%,同比则大幅增长48%,创下历史新高,可见半导体设备的全球销售势头有增无减,SEMI还看好下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依旧保持强劲增长。

而在芯片端,其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尚未放缓。韩国贸易部表示,由于需求大于供应,预计涨势将持续一段时间。目前,韩国的存储器和处理器的半导体出口值一直在稳步上升。而中国台湾8月份的出口总额上升至创纪录的水平,其中半导体和其他电子设备遥遥领先。

与此同时,全球性的芯片短缺几乎没有改善的迹象。根据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研究,8月份芯片交货时间,即从订购半导体到交货之间的周期,比上个月增加了6天,达到约21周。企业下单后,必须等五个月以上才能拿到货,创下新的记录,凸显全球芯片荒仍在加剧。

SEMI中国台湾地区产业研究总监曾瑞榆指出,成熟制程和先进制程都处于产能短缺状态,车用MCU、CIS、电源管理芯片、触控IC等多采用8英寸成熟制程生产而持续供不应求,预计代工厂产能吃紧还将继续,尤其是8英寸厂,汽车芯片紧缺状况将延续至明年。

另外,芯片需求的另一个指标是供应商的库存水平。韩国制造商的库存在连续五个月下降后于7月上升,但仍处于2017年芯片市场景气周期的水平。

据IHS Markit数据显示,8月份全球电子产品采购经理人指数小幅下跌,但仍显示出“强劲的扩张性经营状况”。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Rajiv Biswas认为,业内证据表明全球对半导体的需求在持续增长。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半导体和组件价格仍将因为供应短缺而继续上涨。

综上所述,尽管各大晶圆厂不断加大产能投入,但是短期内芯片短缺问题仍然无解,行业的景气周期仍将持续。

国内MCU厂商如何危中找“机”?

随着芯片供给持续偏紧,全球车企缺“芯”危机凸显,多家车企因汽车芯片短缺宣布了暂时停产或减产计划。而国内MCU厂商也加大在车用领域的布局,推进车规级半导体的国产化进程。

当前,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已成全球共识,在5G物联网建设和车规产品不断推出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MCU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根据Omdia统计,2019年全球MCU市场规模为175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93亿美元;2019年中国MCU市场规模为53亿美元,预计2024年中国MCU市场规模将达到58亿美元。

业内人士向集微网指出,“燃油车的MCU使用量不大,市场空间有限。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以电机替代了汽油发动机并增加了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应用的增加将驱动MCU市场需求的增长。”

不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高了MCU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MCU的性能要求。性能要求就是行业门槛的构成之一,能不能做和做的产品突出是两码事。

从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高端MCU市场中瑞萨电子、恩智浦、微芯科技、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国外大厂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国产化率较低。

中高端MCU市场被国外厂商长期占领大份额,对国内MCU企业向中高端迈进形成挤压“危机”。不过,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反而为国内MCU厂商创造了天时地利。灵动微电子CTO周荣政认为,“国内出色的防疫成果以及国内半导体政策的支持,本土半导体供应链发展健康;另一方面,随着中美贸易趋势变化之后,MCU迎来国产替代的良机。这两年国内MCU厂商的出货量增长都很快。”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波车用芯片荒推动了本土半导体产业链及终端厂商的‘人和’,主要集中在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崛起的造车新势力上以及积极转型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国内传统车企。”

手机产业链企业的VR布局

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给国内MCU厂商带来新机遇类似,在5G技术、算力、交互能力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提升之下,商用VR将加速落地,行业已进入爆发前期,而手机产业链厂商也加速布局以抢占市场先机。

据IDC预计,2021年全年VR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8.9%,长期来看,VR头显市场将保持强劲增长,预计在2025年出货量达到2860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为41.4%。据Omdia预测,到2025年,VR活跃用户将突破4500万,消费类VR设备数量有望增加至4500万台。

尽管国内厂商在硬件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VR产业巨大的市场规模和需求,仍吸引了不少国内企业布局,而手机产业链厂商无疑将在快速增长的VR市场需求下分得头羹。

与跨界汽车类似,手机产业链厂商本身就已具备芯片研发、软硬件生态系统优势和资金实力,而且长期在市场的洗礼下,也已拥有较为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相关产品也受到客户和市场的认可,与VR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器件都有所重叠。因此,无论是布局汽车还是VR产业,手机产业链企业都将是最佳之选。

兴业证券指出,目前VR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主流VR品牌多为互联网品牌、游戏主机品牌和手机品牌,目前主要供应商多为手机链龙头供应商,业务多为电子元件、模组和组装相关的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除上文提到的歌尔股份之外,立讯精密、TCL科技、长信科技、京东方A等多家手机产业链企业已在VR领域有所布局,部分产品已能量产出货。

目前全球已有多家电子科技公司推出VR头戴设备,例如三星、Facebook、谷歌、微软、索尼等,就国内手机品牌厂商而言,华为、小米、中兴、魅族、诺基亚、一加手机也在VR领域有所布局,整个VR行业都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格局。伴随着出货量的增加和应用生态的逐渐完善,消费类VR设备将有望进入快速渗透期。

简而言之,目前无论是手机终端厂商,还是供应链厂商,都已经纷纷布局VR市场,可以预见,一旦VR产业彻底爆发的话,这将成为手机产业厂商未来业绩新的增长点!(校对/Lee)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