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解封后的印度产业链现状,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缺货涨价严重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1.8w

集微网消息,近期,解封后的印度电子产业链成为了行业关注的重点,虽然印度疫情短期内的改善已经让当地产业链出现逐渐回暖的迹象;然而疫情的复杂多变,也让这股“暖风”中裹挟着许多风险和挑战。究竟是去是留?成为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同时,芯片缺货的情形仍未有改变,其中TI的电源管理芯片是本轮缺货涨价最严重的产品之一,部分系列产品交期逾50周,市场价格涨幅高达几十、几百倍。

在缺货涨价的产业形势下,晶圆代工资源成为整个产业共同争夺的对象,各大晶圆厂的业绩也屡创新高。其中,今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各项财务指标均优于预期,销售收入达到13.4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环比增长21.8%,同比增长43.2%,毛利率高达30.1%。

解封后的印度产业链现状

印度第二轮疫情来势之凶猛让所有人始料未及,高峰期的单日新增病例一度达到40万人。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一道道“封锁令”在印度多个地区施行。

时间来到6月初,得益于防控与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印度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多个地区陆续解封,在印度投资的中国企业也在推动当地工厂最大限度实现复工复产。

资深行业人士透露:“虽然疫情比起前两个月有所好转,但中国企业的防护意识还是比较高。因此许多工厂也不敢太大规模的复工,怕造成大面积感染。就现阶段来看,位于北方邦的中国工厂普遍的复工率约为45%-50%。”

印度疫情短期内的改善已经让当地产业链出现逐渐回暖的迹象;然而疫情的复杂多变,也让这股“暖风”中裹挟着许多风险和挑战。究竟是去是留?成为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诚如大家所知,疫情以及中印关系是衡量印度市场投资价值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同时,这两个因素又都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

首先来看因两国关系导致印度对中国的抵制行为,行业人士认为:“短期看两国关系的走向不明朗,甚至有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紧张。不过对于智能手机行业来说,中国品牌在印度的市场份额、技术、供应链资源等方面都具有绝对性的优势,而这些优势都是印度短期内无法实现替代的。”

不过,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的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了11%,总出货量达到了为3710万部。其中,小米以28%的市场份额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最畅销的品牌,而后依次为三星、vivo、OPPO、realme,前五席位中国品牌占据其四。2021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近90%至3240万台。小米以29%的市场份额依旧位于榜首,其次分别是三星、vivo、realme以及OPPO。

即便在包括两国关系、疫情、全球芯片紧缺等多项负面因素的冲击下,上述几家企业的市占率有一定变动,但不变的是,中国手机品牌及其供应链在印度市场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贸促会印度代表处代表刘晓东对产业链厂商的去留问题给出建议:“我认为从印度本身的人口红利及市场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在印中资企业的去留问题,还是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如果是有资金条件、资本实力的企业,我会建议它们坚持。因为恶劣的局面不会一直持续,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在共同推动改善中资企业的投资、经营环境。”

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缺货涨价严重

与疫情持续在世界各地爆发和蔓延一样,芯片缺货也冲击着各个产品和应用领域,其中电源管理芯片缺货涨价的情形尤为严重。

业内周知,目前全球电源管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仍为TI、PI、MPS等欧美企业,国内同样如此,8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进口芯片占据。

业内人士表示,TI的电源管理芯片是本轮缺货涨价最严重的产品之一,包括TPS系列、TLV系列、BQ系列、UCC系列在内的芯片产品市场缺口非常大。

据了解,电源管理芯片几乎存在所有的电子产品和设备中,而上述物料属于常用料,价格较为低廉,应用也非常广泛,就使得缺货更加严峻。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TI的八英寸晶圆产能短缺很严重,为了保持盈利,只能将有限的晶圆产能用来做单价较高的产品,这就导致其单价低于1美金的产品产能严重不足,市场缺货尤为严重,特别是TPS系列,整体交期一再拉长,市场价格居高不下,部分产品涨价几十几百倍还有终端厂商抢货。

TI在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公司超过80%的产品有稳定的交货时间。也就是说,另外20%的产品交货时间并不确定。

另一名业内人士指出,终端厂商也是没办法,小工厂在原厂和代理商端根本分不到现货,中大型工厂能分到一些现货,但库存消耗也很严重,只能另寻出路。订单交期方面,从30周到40周,现在拉长到50周以上,完全没有缓解的趋势,要是因为一个物料缺货,就面临整个产品无法生产出货,代价太大了。

时至今日,TI供货的不确定性让原本属于优先供货的大客户都感到焦虑,这导致业内培养二供,加单给其他厂商的情况较为明显。

据了解,早在2020年底,部分下游客户就已经转向MPS以及矽力杰、圣邦微、士兰微、思瑞浦、杰华特等国内原厂下订单,但其他厂商根本没法消化市场缺口。目前整个业界都处于晶圆、封测资源短缺的状态,这也导致缺货涨价普遍存在整个电源管理芯片市场。

中芯国际Q2营收创历史新高

在缺货涨价的产业形势下,晶圆代工资源成为整个产业共同争夺的对象,各大晶圆厂的业绩也屡创新高。

8月5日,中芯国际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单季营收创下13.44亿美元新高,环比增长21.8%,同比增长43.2%。

今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毛利达到4.05亿美元,环比增长61.9%,同比增长62.9%。此外,毛利率也从第一季度的22.7%大幅提升到了30.1%。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财报还透露出两大关键信息,一是在全球芯片产能吃紧之际,中芯国际第二季度来自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的营收占比从上季度的55.6%提升到了62.9%;二是中芯国际28nm及FinFET制程营收贡献占比实现反弹,上季度受外部因素影响下跌至6.9%后,今年第二季度迅速反弹至14.5%。

在产能方面,中芯国际第二季度的月产能从上季度的54.08万片8英寸约当晶圆增加至56.15万片,主要由于第二季度8英寸晶圆厂产能扩充所致。第二季度销售晶圆(约当8英寸)达到174.52万片,环比增长12.0%,同比上升21.6%。由于产能使用率按约当产出晶圆总额除以估计季度产能计算,中芯国际第二季度的产能利用率得以达到惊人的100.4%。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和梁孟松在财报中指出,从去年被列入实体清单以来,中芯国际一直是在困境中前行。运营连续性方面,公司积极与供应商配合,保证对客户的承诺得以实现,成熟工艺的不确定性风险也进一步降低。产能扩建方面,中芯国际仍按计划推进,但准证审批、产业链紧缺、疫情引起的物流等不可控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设备到货时间。公司会尽全力优化内部采购流程、加快产能安装效率,争取尽可能缩短采购周期,早日达产。

展望未来,中芯国际首席财务官高永岗预计公司第三季度销售收入将环比成长2%~4%,毛利率预期在32%到34%之间。基于上半年的业绩和下半年的展望,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公司全年销售收入成长目标和毛利率目标上调到30%左右。因折旧摊薄,预计今年先进制程对公司整体毛利率的不利影响将下降到五个百分点左右。(校对/GY)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