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科技大学张万里教授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电子科技大学张万里教授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9月8日在京举行。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院长张万里教授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首位入选者。

  • 中山大学陈伟津教授课题组在斯格明子力电耦合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山大学陈伟津教授课题组在斯格明子力电耦合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山大学材料学院、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陈伟津教授课题组采用相场模拟方法,揭示了挠曲电效应在极性斯格明子晶格的稳定和转变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在挠曲电效应的作用下,铁电PbTiO3(PTO)薄膜中可以稳定不同的极性斯格明子晶格(SkL),包括四方SkL(T-SkL)和具有不同取向的六角SkL(H-SkL)

  • 厦门大学校友企业奥谱天成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厦门大学校友企业奥谱天成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 复核通过企业公示名单,厦门大学1998级电子工程系校友刘鸿飞2015年创办的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凭借在光谱分析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持续创新,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奥谱天成过去深耕光谱领域与技术创新的肯定,更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认可。

  • 空天院发布中国区域Landsat-9原始遥感影像数据集

    空天院发布中国区域Landsat-9原始遥感影像数据集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发布了2021年12月至2024年2月中国区域Landsat-9原始遥感影像数据集。该数据集免费共享64000景原始遥感影像,数据总量近55TB。

  • 王小谟院士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王小谟院士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根据主席令,授予王小谟“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 浙大团队:基于深度展开的宽带太赫兹近场大规模天线信道估计

    浙大团队:基于深度展开的宽带太赫兹近场大规模天线信道估计

    本文首先采用频率相关的近场字典以在近场波束分裂效应下维持良好的变换域信道稀疏度和稀疏结构。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展开的宽带太赫兹大规模天线信道估计算法。在近似消息传递—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的每轮迭代中,通过一个深度神经网络学习最优更新规则,精心设计网络结构以有效利用内在信道规律。此外,开发了一种基于网络结构和损失函数设计的混合训练方法,以有效训练来自不同系统配置的数据。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在性能、复杂度和鲁棒性上的优越性。

  • “看穿”大脑!清华团队又又研发一台超级显微镜

    “看穿”大脑!清华团队又又研发一台超级显微镜

    9月13日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细胞》(Cell)发表最新工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问世。它具有跨空间和时间的多尺度成像能力,填补了当前国际范围内对哺乳动物介观尺度活体三维观测的空白。为揭示神经、肿瘤、免疫新现象和新机理提供了新的“杀手锏”,使我国生命科学家、医学家能够率先使用我国自主高端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等在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等在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卢灿忠团队以d-f跃迁的双线态发光稀土配合物作为敏化剂,提出并实施了蓝光OLED敏化新策略——双线态敏化荧光(DSF)。由于双线态激子生成不受限于自旋统计,且双线态辐射跃迁和能量转移没有自旋跃迁禁阻的限制,该策略实现了激子的高效且快速利用,从而获得了高性能深蓝光OLED。

  •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本科生王宇祺在《Biomaterials》发表一作论文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本科生王宇祺在《Biomaterials》发表一作论文

    本研究通过将水凝胶基皮脂过滤膜和基于特斯拉阀的微流控通道集成到可穿戴汗液传感器件中,实现了表皮汗液分析精度的显著提升(图1)。聚偏二氟乙烯(PVDF)微滤膜经过亲水性水凝胶功能化处理,以有效收集汗液,并配有纳米刷结构以促进皮脂的解吸。因此,所制备的膜表现出优异的汗液/皮脂分离和自清洁能力。此外,基于特斯拉阀设计的微流控通道有助于引导汗液的单向流动,从而防止反向流动可能导致的交叉污染,从而进一步提高连续传感的准确性。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老师研究成果被网络安全领域国际顶会ACM CCS录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老师研究成果被网络安全领域国际顶会ACM CCS录用

    近日,西电网信院马建峰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Watch the Rhythm: Breaking Privacy with Accelerometer at the Extremely-Low Sampling Rate of 5Hz”被ACM CCS 2024国际学术会议全文收录,并将作大会报告。

  • 半导体可控掺杂:浙大实现116万尼特超亮钙钛矿LED登《自然》

    半导体可控掺杂:浙大实现116万尼特超亮钙钛矿LED登《自然》

    近日,浙江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分子掺杂,实现了钙钛矿半导体从n型到p型的连续转变,同时可以保持极高的发光性能。在可控掺杂的基础上,团队研制出具有简单结构的钙钛矿LED,并创造了溶液加工LED的亮度记录,达到了116尼特。这项研究成果,于2024年9月11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自然》,论文标题为Controllable p- and n-type behaviours in emissive perovskite semiconductors,浙江大学是论文的唯一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

  •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忆阻器电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忆阻器电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 emergent attractor network in a passive resistive switching circuit”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首次揭示了无源忆阻器电路为一个循环神经网络,是多个忆阻器件相互作用的涌现结果。研究团队构建了相应的吸引子网络模型和能量函数,并完成了实验证明和联想记忆应用的演示,通过理论和实验两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忆阻器吸

  • 北京大学团队在超共形接触的高性能碳管器件和放大电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团队在超共形接触的高性能碳管器件和放大电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电子学院胡又凡课题组充分利用碳纳米管薄膜材料优异的电学性能和极薄的物理特性,通过衬底工艺优化,实现了厚度仅为125 nm的柔性聚酰亚胺薄膜衬底。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博士生王誉儒为第一作者,胡又凡长聘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这一系列成果扩展了极薄柔性电子器件和电路的性能,为开发未来的具有优异人机交互特性、轻量化和多功能超薄电子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东大童宣锋等在低剖面双宽频双圆极化反射阵天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东大童宣锋等在低剖面双宽频双圆极化反射阵天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提出并验证了一款能够独立控制K波段和Ka波段右旋圆极化/左旋圆极化波束指向的低剖面双宽频双圆极化反射阵天线。该反射阵天线通过将工作于K/Ka波段的多层移相单元进行共口径交错排布实现,其厚度仅为0.1λL。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研究突破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研究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与合作者开发了一种基于离子径迹技术的多功能电池隔膜——离子管理膜(IMM)。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重离子辐照聚醚酰亚胺(PEI)薄膜并通过化学蚀刻的方式在其内部形成纳米孔道,再利用聚多巴胺(PDA)对其孔道进行负电性修饰,最终得到竖直排列、孔径均一的荷电负性纳米孔道的离子管理膜。

  •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忆阻器电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忆阻器电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 emergent attractor network in a passive resistive switching circuit”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首次揭示了无源忆阻器电路为一个循环神经网络,是多个忆阻器件相互作用的涌现结果。

  • 电子科大脑器交互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IEEE T-NNLS/SMCA发表系列学术论文

    电子科大脑器交互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IEEE T-NNLS/SMCA发表系列学术论文

    针对深度学习策略在情绪脑电识别应用中存在的认知可解释性问题,作者将情绪脑电网络作为一种刻画个体情绪过程的认知先验图信息,通过认知启发和数据驱动相融合的策略,学习情绪脑电信号的潜在图特征,并由此提出一种基于脑电网络认知先验图的情绪脑电深度图学习系统,BF-GCN学习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

  •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胡又凡课题组在超共形接触的高性能碳管器件和放大电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胡又凡课题组在超共形接触的高性能碳管器件和放大电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电子学院胡又凡课题组充分利用碳纳米管薄膜材料优异的电学性能和极薄的物理特性,通过衬底工艺优化,实现了厚度仅为125 nm的柔性聚酰亚胺薄膜衬底;通过引入氧化钇双栅结构,提升了器件的电学性能,具有8.96 μS μm-1的跨导和127 cm2V-1s-1的迁移率,并对双栅器件的各层材料厚度进行设计,优化了器件的机械应力中性面,实现了总厚度亚180 nm的兼具极薄物理厚度和优异电学性能的柔性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

  •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本科生王宇祺在《Biomaterials》发表一作论文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本科生王宇祺在《Biomaterials》发表一作论文

    本研究通过将水凝胶基皮脂过滤膜和基于特斯拉阀的微流控通道集成到可穿戴汗液传感器件中,实现了表皮汗液分析精度的显著提升(图1)。聚偏二氟乙烯(PVDF)微滤膜经过亲水性水凝胶功能化处理,以有效收集汗液,并配有纳米刷结构以促进皮脂的解吸。因此,所制备的膜表现出优异的汗液/皮脂分离和自清洁能力。此外,基于特斯拉阀设计的微流控通道有助于引导汗液的单向流动,从而防止反向流动可能导致的交叉污染,从而进一步提高连续传感的准确性。

  • 济南大学课题组:基于气固反应从MAX相原位构建多维度功能化MXene基复合材料

    济南大学课题组:基于气固反应从MAX相原位构建多维度功能化MXene基复合材料

    近日,济南大学的原长洲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气固反应(GSR)策略,直接从MAX相原位构建功能化多维MXene基复合材料。通过GSR系统,A层元素在MAX相中直接与气体反应物反应,生成A衍生物(ADs)并保留在MXene层间,形成紧密结合的复合材料。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A元素的浪费和污染,还提高了MXene的结构稳定性。